但沈漪总觉得不太对劲。
她的目光在陈砚的真迹与残片之间反复游移、比对。
陈砚的字,行文流畅,带着一股少年人的锐气和不甘人后的韧劲,而残片上的字,乍看相似,细品之下,却透着一股刻意模仿的僵硬。
沈漪的目光锁定在“自焚”的“焚”字上。
陈砚写这个字,草字头与下面的“火”字,连笔流畅自然,一气呵成,带着一种洒脱的韵律感。
而残片上的“焚”字,草字头与“火”的连接处,却有一丝极其细微的、不易察觉的顿挫,仿佛书写者在刻意模仿时,犹豫了一下,笔锋稍滞。
再看“谢罪”的“谢”字,“言”字旁与“射”部的衔接,陈砚习惯性地微微上扬;而残片上的“谢”字,衔接处却略显生硬平直,缺乏那种自然的弧度。
……
比起这些细枝末节,笔锋力度的对比更是关键。
陈砚的字,笔锋轻重有致,起笔藏锋,收笔回锋,转折处圆润有力,整体透着一股内敛的韧劲。
而残片上的字,笔锋却显得平均而刻意,起笔收笔都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抖动,转折处略显生涩尖锐。
不过以上这些,只能算是推测,别人完全可以说是陈砚心情沉重之下,笔迹略有变化。
她需要更确凿的证据。
然而,很快,在烧焦的边缘,一个模糊的字迹引起了她的注意。
那似乎是一个“龘”(dá)字,一个极其生僻、表示“龙腾飞”的古字。笔画繁多,结构复杂,一般很少使用。陈砚的遗物中,从未出现过这个字。
沈漪沉思一瞬,眼睛微微睁大,她立刻拿起了一旁备查的周明礼的公文翻找。
她记得在一份关于“国子监祭孔大典”的筹备手令中,周明礼为了彰显学识渊博,曾引用了一句古语,其中就包含这个“龘”字!
她迅速翻到那份手令,放大镜下,周明礼亲笔书写的“龘”字,笔画走势、结构布局、甚至某些笔画的起承转合,与“遗书”残片上那个模糊的“龘”字残迹,高度吻合!尤其是其中一处极其细微的、习惯性的连笔省略,几乎一模一样!
这绝非巧合,这是书写者根深蒂固的个人习惯!
在模仿他人笔迹时,无意识地带入了自己最熟悉、最习惯的写法!
喜欢刑部打工:卷死怨种同僚请大家收藏:(m.20xs.org)刑部打工:卷死怨种同僚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