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房依旧如上次来时那般清雅,只是多了几分刻意的凌乱。一些陈年的卷宗被搬出来,摊开在书案和旁边的矮几上,空气中漂浮着细微的尘埃。林若雪走到书案后,并未立刻坐下,而是如同一个真正奉命办事的侍卫般,先仔细打量了一下环境。
书房坐北朝南,只有一扇正门和东西两侧的高窗。窗户紧闭,窗纸是新糊的,透光性好,但从外面难以窥清室内。梁柱是上好的楠木,结构坚固。书架林立,提供了许多视觉死角。地面铺着青砖,干净整洁。
她开始“工作”,慢条斯理地翻阅那些无关紧要的卷宗,时而提笔做些记录,一副认真钻研的模样。但她的灵觉早已如同无形的蛛网,悄无声息地蔓延开来,笼罩了整个书房,感知着每一寸空间的细微变化,每一缕空气的流动。
同时,她的手指在袖中微动,借着起身取书、移动卷宗的动作,将石峰给的“冰蚕丝”以极其巧妙的手法,布置在几个关键的位置——门楣内侧、窗棂的阴影处、以及通往书案必经之路的两根梁柱之间。丝线细如发丝,近乎透明,绷紧后离地约半尺至一尺的高度,正是人腿部移动时不易察觉的位置。丝线的一端,系着一个小小的铃铛,被她用棉絮塞住,确保不会发出声响,但丝线被触动时传递来的细微振动,足以让她这等级数的高手瞬间感知。
至于“破罡莲”,她则扣了几枚在左手掌心,以备不时之需。
时间在沉寂中缓缓流逝。窗外的日影渐渐西斜,书房内的光线变得昏暗。林若雪点燃了书案上的油灯,橘黄色的光芒驱散了部分的黑暗,却也投下了更多摇曳的阴影。她没有去点更多的灯,这种半明半暗的环境,正是刺客最喜欢的舞台,也是她为对方准备的坟墓。
她泡了一杯浓茶,放在手边。茶香袅袅,与书墨的香气混合在一起。她坐在宽大的紫檀木扶手椅上,“寒霜”剑依旧用布裹着,横于膝上。她没有再翻动卷宗,而是闭上双眼,如同老僧入定,开始调息。
丹田之内,那缕融合了“寂灭冰魄”的奇异真气缓缓流转。这股真气冰冷而纯粹,带着一种万物终结般的寂灭之意,每一次运转,都让她对周围环境的感知变得更加敏锐,心神也愈发沉静空灵。她不再去想计划的成败,不再去担忧同伴的安危,甚至暂时放下了对师父的牵挂。她的全部精神,都凝聚在当下,凝聚在这间书房,凝聚在对即将到来的死亡的等待上。
她就像一株伫立在寒冬旷野中的梅树,枝头已凝结了细小的花苞,在凛冽的风中沉默着,等待着那一场注定要来的大雪。雪落之时,便是绽放或是凋零之刻。
夜色渐深,王府内的灯火依次熄灭,只剩下零星几点,如同黑暗中警惕的眼睛。万籁俱寂,只有秋风穿过竹林发出的沙沙声响,以及更远处隐约传来的打更人的梆子声。
子时将近。
书案上的油灯灯芯忽然爆开一个灯花,发出轻微的“噼啪”声。与此同时,林若雪膝上横着的“寒霜”剑,那被粗布包裹的剑身之上,竟无声无息地凝结出了一层比之前更厚、更晶莹的白霜!仿佛剑身本身的寒意,被某种外来的、更加阴冷的气息所激发!
来了!
林若雪依旧闭着双眼,但她的呼吸变得愈发绵长细微,几乎与周围的环境融为一体。她的指尖,轻轻搭在了“寒霜”剑的剑柄之上。触手一片冰寒,但这冰寒却让她的心神更加清明。
她能感觉到,一股极其微弱、几乎难以察觉的寒意,正如同水银泻地般,无声无息地从书房某个不易察觉的缝隙(或许是地板的接缝,或许是墙壁的微小孔洞)渗透进来。这股寒意并非单纯的低温,而是一种带着死亡与虚无气息的能量,所过之处,连空气都似乎变得粘稠、凝固。
这不是寻常高手散发出的杀气或气势,而是一种更加本质、更加接近“道”的阴寒力量。来者的武功修为,恐怕远超她的预估!
“无面”……果然名不虚传。
林若雪心中凛然,但并无畏惧。反而有一种终于等到对手的平静。她依旧保持着假寐的姿态,全身肌肉却已调整到最佳状态,如同一张拉满的弓,随时可以爆发出石破天惊的一击。
她在等待。等待对方先动,等待对方踏入她精心布置的死亡陷阱,等待那最适合出剑的、稍纵即逝的时机。
书房内,时间仿佛陷入了停滞。油灯的光芒似乎也被那股无形的寒意所压制,变得黯淡下去。唯有“寒霜”剑上的白霜,在微弱的灯火下,反射出点点冰冷的星芒。
寒梅静立,风雪将至。
喜欢七星侠影:侠义风云录请大家收藏:(m.20xs.org)七星侠影:侠义风云录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