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被人刻意埋在这里的。”村里的老支书蹲在地上,手都在发抖,“这桥墩是清朝时修的,难道这些娃……”话没说完,就被一阵风吹得咽了回去。那天下午,有个年轻的施工队员突然发疯似的哭喊,说看见一群穿红衣的小孩围着他要糖吃。施工队的老板吓得连夜请了道士来做法,可道士刚到桥边,罗盘就转得停不下来,连说“此地阴气太重,管不了”,转身就走了。
王老汉没说话,回家里取了一筐红纸包的桂花糖,又抱了一堆童鞋和奶瓶。他蹲在桥墩边,把糖一颗一颗放在骸骨旁边,嘴里念叨着:“吃糖了,甜着呢。阿姨给你们买了新鞋,穿上就不冷了,跟我走,我带你们找爹娘。”他的声音很轻,却盖过了施工队的嘈杂。奇怪的是,当他把最后一颗糖放下时,原本刮得正紧的风突然停了,桥洞下的哭声也消失了。
后来,施工队改了方案,把那些骸骨小心翼翼地迁到了后山的向阳处,又在桥头立了一块“婴灵安魂碑”。王老汉每天都会去后山看看,给那些小坟堆上撒点桂花糖,再去桥头摆上干净的童鞋。有人问他,这些禁忌真的有用么?王老汉指着桥边的老槐树说:“你看这树,三百年了还这么茂盛,就是因为这些魂儿被安抚住了。我们捞尸人,捞的不是尸体,是人心,是冤魂的念想。”
如今王老汉已经七十多岁了,背驼得像座小桥,却依然每天坐在桥头的老槐树下。他的儿子不愿意继承捞尸人的行当,去城里打工了,临走前给父亲装了个电话,让他有事就打电话。可王老汉从来没打过,他知道,只要他还在桥头坐着,只要那些禁忌还在,洸府河的水就会安安稳稳,通济桥的魂就不会散。
有天傍晚,王老汉正往河里丢桂花糖,儿子突然回来了,手里拎着一个包裹。他打开包裹,里面是几双绣着桂花的童鞋,还有一大罐桂花糖。“爹,我想通了,”儿子蹲在他身边,像小时候那样靠在他肩上,“王家的规矩,不能断。以后,我跟您一起守桥。”
王老汉没说话,只是把手里的木桨递给儿子。夕阳照在父子俩身上,把影子拉得很长,落在通济桥的青石板上。桥洞下,河水缓缓流过,带着桂花糖的甜味,流向远方。偶尔有晚归的行人经过,会看见桥头的父子俩,还有那些整齐摆放的童鞋和奶瓶,听见王老汉轻声说:“子时快到了,咱回家,别让那些娃等急了。”
喜欢全国各地恐怖民间故事请大家收藏:(m.20xs.org)全国各地恐怖民间故事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