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逃,就是二十三年。李宜海辗转多个城市,隐姓埋名,靠打零工为生。他不敢与人深交,不敢去博物馆,甚至不敢看到与文物相关的任何东西。那枚玉璧被他藏在贴身的布袋里,日夜不离身,却从未敢再拿出来看过。每当夜深人静,王三临死前的惨状和张秃子的血衣就会出现在他的脑海里,让他寝食难安。
2017年的冬天,李宜海在南方一座小城的菜市场里卖菜时,被几名便衣警察拦住。当冰凉的手铐铐住他手腕的那一刻,他反而长长地舒了一口气,二十三年的逃亡生涯,终于结束了。
审讯室里,灯光惨白。面对民警的询问,李宜海缓缓道出了二十三年前的那桩盗墓案。当说到扯下女尸衣物时,他突然捂住脸,肩膀剧烈地颤抖起来:“我后悔啊……那是老祖宗的东西,我们不该动的……”
民警告诉李宜海,当年他们盗墓的那座楚墓,是战国时期一位贵族夫人的墓葬。那具女尸之所以能保存完好,是因为楚人的防腐技术精湛,而他们的粗暴行为,导致大量珍贵文物遭到破坏,尤其是那批竹简,因接触空气迅速碳化,损失无法估量。至于所谓的“诅咒”,其实是墓中存在的有害微生物,加上他们盗墓后心怀鬼胎,精神高度紧张,才导致了一系列悲剧的发生。
如今,荆门博物馆里,那座楚墓的部分修复文物静静陈列着。其中有一块残破的凤鸟纹丝绸,旁边的说明牌上写着:“1994年遭盗墓贼破坏,经文物工作者抢救修复。”前来参观的人们驻足观看,感叹着楚文化的辉煌,也惋惜着文物所遭受的创伤。
李宜海在监狱里度过了他的晚年。他常常望着窗外,想起荆门护城河畔的老樟树,想起那些被他毁掉的文物。他终于明白,那些沉睡在地下的珍宝,承载的是千年的历史与文明,绝非金钱可以衡量。而贪婪者所遭遇的“诅咒”,不过是对他们亵渎历史的惩罚,是文明对无知的警示。
荆门的雨依旧年年落下,冲刷着城市的尘埃,也守护着地下的文明。那些曾经的罪恶与悔恨,都化作了历史的警钟,提醒着后人:尊重文物,就是尊重我们自己的过去;守护文明,才能让未来更加厚重。
喜欢全国各地恐怖民间故事请大家收藏:(m.20xs.org)全国各地恐怖民间故事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