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仲孺那声泣血的哭嚎在俑坑中回荡,像一块巨石砸进深潭,激起的却不是涟漪,而是足以冰封魂魄的死寂。
阎罗王冕旒下的眉头拧成了"川"字。霍去病!这个名字在地府高层——尤其是他这位继任者心中,无异于一个禁忌的潘多拉魔盒。当年那场惊天动地的"八百骑事件",不仅让地府秩序崩塌、损失惨重,更直接导致前任阎君"体面退休"——也就是轮回转世,堪称地府近古以来最大的污点与痛疤。
他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勉强压下旧案余波,维持住表面的安稳,此刻这名字被当众揭开,还牵扯上秦始皇这尊大神……太阳穴突突直跳的阎罗王,心里头早已把"不行"念叨了千遍万遍。
帮?
开什么三界玩笑!
帮地府头号通缉犯了却夙愿?
这不仅是打地府的脸,更是公然挑衅《幽冥律》的权威!一旦开了这个口子,后果不堪设想。他眼神冰寒地扫过跪地的霍仲孺,指节已在袖中暗暗攥紧,正盘算着如何"依法依规"地回绝这烫手山芋,最好能立刻把这老鬼连同他那惹祸精儿子一起"妥善处理"。
然而……一丝极其狡猾的好奇,正像毒蛇般悄然钻进心底。霍去病的夙愿?到底是什么?能让那位生前封狼居胥、死后仍能带八百阴骑撕裂地府壁垒的战神,滞留西方千年,甘冒魂飞魄散的风险,甚至不惜连累家族断绝?这执念该是何等惊天动地?作为执掌亿万亡魂的地府之主,他本能地渴望勘破一切隐秘,尤其是这个困扰地府千年的谜团内核。他按捺住立刻否决的冲动,目光沉沉地投向秦始皇的虚影——这个决定不能轻下,得看那位陛下的态度。
阎罗王的目光像两道实质的探照灯,穿透凝固的空气,牢牢锁在手机屏幕里那位沉默的千古一帝身上。他需要一个台阶,一个既能规避风险又能满足好奇的台阶。而这位刚被地府官方认证为"三界楷模"的始皇帝陛下,无疑是最合适的"借刀"对象。
与此同时,泰山之巅,手机屏幕映着嬴政棱角分明、不怒自威的脸庞。霍去病?这名字于他而言,不过是风中柳絮,毫无分量。汉?更是闻所未闻。帮不帮?全看他心情。
在他的认知里,亲手缔造的帝国该传至二世、三世……直至万世!即便后来知晓了二世而亡的宿命,千年积累的记忆也难在短期内扭转。
当年他死后魂归泰山封禅之地,察觉到后世有几位帝王来此祭祀,土地公、碧霞元君乃至后来的东岳大帝黄飞虎,为安抚他这暴烈的祖龙之魂,异口同声地哄骗:"那些来封禅的,都是您老人家的'多多代孙'!大秦还在呢!只是皇帝换了个称呼,叫'天子'啦!"
嬴政起初是信的。直到那个穿明黄龙袍、脑袋前半秃得发亮,后脑勺却拖着一条猪尾巴似的长辫的家伙,第六次爬上泰山祭祀!他当时就隔着泰山灵境的"屏幕"怒问土地公:"此獠身着龙袍,形制虽与朕之玄孙辈略似,然观其形貌,前额光秃如受髡刑,脑后垂辫状若奴婢发式!此等形貌,也配称皇帝?朕之血脉,岂会丑陋至此!"
土地公吓得胡子乱颤,急中生智:"陛下息怒!此乃域外异族之家奴!趁我大秦……呃,内部休养生息时窃据神器!非我华夏正朔!他们根本不配坐您打下的江山!您看他们连祭天礼仪都乱七八糟,惹得天怒人怨,没蹦跶几年就被咱真正的炎黄子孙掀翻了!"(土地公内心OS:说的是清朝被推翻,陛下千万别深究"炎黄子孙"具体是谁啊!)
这番半真半假的解释,尤其"非我华夏正朔不配统治"两句,才勉强平息了祖龙怒火。他姑且接受了"后世有乱臣贼子篡位"的说法,继续做着"万世一系"的美梦。
此刻,面对屏幕外阎罗王那意味深长的目光,以及霍仲孺撕心裂肺的恳求,嬴政心中毫无波澜。霍去病?不认识。汉?没听过。帮不帮?全凭心情。
一直侍立在旁的土地公,眼看气氛僵住,立刻领会了阎罗王眼神里的"八卦信号"。见始皇帝一脸"关朕屁事",他急得直搓手,脑中灵光一闪,想起个或许能撬动陛下那点"宗室亲情"的关键。他小心翼翼凑近始皇帝,用只有嬴政能听见的意念传音:"陛下……您还记得那位'第十代孙'吗?就是总爱吹嘘自己是'位面之子',运气好得邪门,打胜仗跟吃饭似的'彻儿'?他还带过个十岁娃娃来封禅,后来那娃娃回去没多久就高烧……夭折了……"
这话让嬴政威严的面孔终于泛起一丝涟漪。他想起来了,那个叫刘彻的"第十代孙"确实印象深刻——运气好得太邪门。那孩子身边确实跟着个虎头虎脑的小男孩,瞧着挺机灵,他当时还觉得这"十一代孙"资质不错。结果……高烧死了?嬴政心中掠过一丝对"稚子早夭"的愠怒,但也仅此而已。
土地公见有戏,赶紧指着屏幕外跪地的霍仲孺,意念急传:"陛下!那夭亡的孩子……就是霍去病的亲儿子——霍嬗啊!"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守村人地府转正记请大家收藏:(m.20xs.org)守村人地府转正记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