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7月初,太平洋上空形成的台风“卡拉”正携带着充沛水汽向东南沿海逼近。
天空开始堆积铅灰色的云层,空气中弥漫着山雨欲来的潮湿气息。
持续了整整十三天的高强度搜山,像一场席卷山林的狂躁风暴,最终不可避免地显露出疲态。
台风来临前的闷热笼罩着整片山脉,连鸟儿都停止了鸣叫。
直升机螺旋桨的轰鸣不再昼夜不息,变得稀疏而规律,如同定点巡逻。驾驶员们透过舷窗望着下方绵延的绿色林海,眼神中带着难以言说的疲惫。
山脚下临时拉起的警戒线依旧刺目,但驻守的警员脸上已难掩连日征战的倦容。
汗水浸透了他们的制服,黏腻地贴在背上,有人靠着警车不停喝水,有人望着密林深处出神。
密林深处,那些曾无数次被军靴与警犬踏过的区域,草木倒伏,泥土被反复翻搅,却始终未能捕捉到陈武的踪迹。
这片广袤的山林像一个沉默的共犯,将陈武牢牢庇护在怀抱深处。
指挥部内,烟雾缭绕,压抑的气氛几乎让人窒息。
墙上巨大的地形图被各种颜色的标记笔涂抹得近乎斑驳,几个可能的藏身区域被打上了问号,又陆续被划掉。
“报告,第三搜索队已撤回,未发现目标活动痕迹。”
“技术监控组分析完毕,未截获任何可疑通讯信号。”
坏消息,或者说,毫无进展的消息,一个接一个传来。每个汇报的人都压低着声音,仿佛怕惊扰了什么。
主导此次行动的指挥官王顺权,双手撑在桌面上,指节因用力而发白。他盯着地图上那片代表着群山深处的、最后未被完全排查的阴影区域,沉默了许久。
这位刑警出身的政法委副书记,眼底布满血丝,声音因熬夜和焦虑而沙哑:
“撤了吧。”
这三个字带着千钧重负,也透着深深的无奈。
会议室里一片寂静,只能听见窗外隐约传来的风声。
“人力、物力消耗已经远超预案,社会面管控压力巨大。”
王顺权直起身,目光扫过在场的每一个人,“他不是一般的罪犯,是受过极端环境生存训练的精英。再耗下去,等于把我们有限的警力无限期地钉死在这片大山里,得不偿失。”
现实的压力摆在眼前。
台风即将登陆,持续恶劣的天气会让搜捕工作难上加难。
上级的压力、舆论的关注、警力的透支,所有这些因素都指向同一个结论。
“可是……”
刘耀文皱着眉,他刚开口,就被王顺权打断了。
王顺权摆了摆手,对刘耀文说道:“王书记那边,我会去汇报。任何责任,我一个人承担。”
王顺权的一番话,让众人心里暗暗松了口气。
尤其是肖万年等人,他们是真怕被牵连,影响了个人仕途的发展。
台风“卡拉”带来的低气压,沉甸甸地压在整座城市的上空,也压在市委大楼那间简朴却肃穆的办公室里。
政法委代理书记王顺权,带着一身尚未褪尽的疲惫和山间的风尘,坐在了市委书记王东平的对面。
王顺权手中拿着一份精简过的汇报材料。
窗外乌云翻滚,室内的光线有些晦暗,映照着王顺权脸上未曾舒展的眉头。
“王书记。”王顺权的声音带着一丝沙哑,却依旧沉稳,“关于搜捕陈武的行动,我来向您做全面汇报,并请求调整部署。”
他没有绕任何圈子,开门见山,这是他一贯的风格,也是王东平最欣赏他的一点。
他详细阐述了持续十三天高强度搜山所面临的极端困难。
地形之复杂、资源之巨耗、以及目标人物超凡的反侦察能力。
他拿出了地图和各项数据,指向被反复梳理的群山。
“王书记,我认为,该用的办法,我们都用了。常规的、非常规的,能调动的力量和科技手段,几乎都试了一遍。”王顺权的语气带着不甘,却更充满理性,“陈武此人,绝非普通悍匪,他懂得如何与山林融为一体。再这样不计成本地投入下去,无异于挥拳打在棉花上,是人力、财力的巨大浪费,也会影响其他方面的社会稳定管控。”
他深吸一口气,目光坦诚地迎向王东平审视的眼神,提出了核心建议:“与其如此,倒不如……主动求变,换一个方案。撤下明面上的大规模搜山队伍,转而构筑一张覆盖全市、重点针对其可能现身区域的‘无形之网’,做好长期作战、静待时机的准备。”
说完最关键的部分,王顺权停顿了片刻,随即身体微微前倾,用一种极其郑重,甚至带着决绝意味的语气补充道:
“这次搜捕行动,由我全权指挥。目前未能达成预期目标,所有的责任,理应由我一人承担。我愿意接受组织的任何处理。”
办公室内陷入短暂的沉默,只有窗外隐约传来的闷雷声。
王东平靠在宽大的座椅上,双手交叉置于身前,静静地听着。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回档2008,从草根到巨头请大家收藏:(m.20xs.org)回档2008,从草根到巨头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