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老师那边的调查需要时间,神秘电话的线索也已中断,但沈墨并未停滞。他将注意力重新投注到那套已修复的“隐刻”齿轮组上。这套精密的机械是董贯山“阴阳工”技艺的直接体现,是除了文字记载外,最接近真相的实物证据。
他反复研究那枚引发特殊共鸣的叶状银锤和那根辅助音簧。在超高倍电子显微镜下,银锤曲面边缘那些规律的刻痕呈现出更复杂的结构,并非简单的直线或弧线,而是一种极其微缩的、类似某种古老星图或符文的点线组合。这些刻痕的深浅、间距,都经过难以想象的精密度计算,绝非普通匠人所能为。
“金石之契……”沈墨喃喃自语。这银锤的材质是金银合金,那根音簧则是一种罕见的、掺入了特定比例陨铁成分的合金钢。“金石”或许就是指这类特殊金属的配比与处理工艺,而“契”,可能就隐藏在这些微缩的星图刻痕之中,是一种与天地法则(星象)建立的“契约”或“共鸣”。
他将这些微缩刻痕进行高精度扫描,输入电脑进行图形处理和比对。首先排除了已知的常见道教符文、佛教梵字和满蒙文字。随后,他尝试与古代星图进行比对。
过程繁琐而枯燥,需要极大的耐心。沈墨几乎将自己埋在了数据海里,对照着《甘石星经》、《敦煌星图》乃至一些西方古代星图的电子档案,一像素一像素地进行匹配。
时间在屏幕光标的闪烁中悄然流逝。直到窗外天色再次泛白,一个令人振奋的发现终于浮现——银锤上最核心的一组点线结构,与一幅流传极少的、源自唐代《开元占经》附图的“紫微垣局部星官连接示意”高度吻合!尤其突出了“北极五星”(帝星及其辅星)以及“勾陈”、“御女”等关键星官的相对位置!
“紫微……”沈墨精神大振。电话中的“影覆紫微”果然与董贯山的技艺直接相关!这套“隐刻”齿轮,不仅仅是为了在特定时间触发一个声音,它更像是一个微型的、与紫微星垣遥相呼应的“星象共鸣器”!在特定的星象条件下(星移斗转?),通过那特殊的刮擦声引发共振,或许就能达到某种“影窥”甚至“影覆”的效果?
那么,被肃顺焚毁的“影匣”,其原理可能更加复杂、强大,是这种技术的集大成者。
这个发现让沈墨既兴奋又沉重。兴奋于终于触碰到了“阴阳工”技艺的核心门径,沉重于这技艺所指向的可怕可能性。董贯山无疑是个不世出的天才,但他所钻研的领域,太过接近权力的禁忌红线。
他需要更多关于董贯山技艺来源和理论依据的资料。他想到了师父笔记中提及的“古代‘阴阳工’、‘傀儡师’之流”。这些流派大多隐秘传承,记载稀少,但并非无迹可寻。
他再次扎进周鼎渊的笔记和斫韵堂收藏的一些珍稀古籍中搜寻。在翻阅一本明代晚期关于奇器制作的残本《机巧集要》时,他发现了一条夹在书页中的、颜色发黄的便签,上面是师父的字迹:
「癸未年秋,于闽北深山访得一隐居匠人后裔,言其祖上曾为‘天工坊’门徒。坊中秘传《考工司南》,非仅器物制作,更涉天地人气机交感之术,惜明末已散佚。疑与后世‘阴阳工’有渊源。提及‘以星为纲,以金为媒,以血为契,可微动天听’。骇然,未敢深录。」
“天工坊”!“考工司南”!“以星为纲,以金为媒,以血为契,可微动天听”!
这几乎完美印证了沈墨对董贯山技艺的推测!师父早在多年前就已经接触到了相关的线索,却因感到“骇然”而“未敢深录”。这说明周鼎渊深知其中的危险与禁忌。
“天工坊”……这是一个全新的关键词。沈墨立刻通过网络和专业数据库进行搜索,结果寥寥无几,只在一些地方志野史和散逸的文人笔记中,找到零星提及,说其是宋元时期一个极其神秘的工匠组织,技艺通神,但行事诡异,后突然湮灭。
而《考工司南》更是毫无头绪,似乎早已彻底消失在历史长河中。
就在沈墨以为这条线索也将陷入僵局时,赵老师那边传来了消息。
“小沈,”赵老师的声音在电话里显得有些兴奋又有些紧张,“你让我留意的东西,有眉目了!我在一批待清理的、原藏于内阁大库残档的废纸堆里——就是那种过去被认为无价值、准备处理掉的碎纸屑里,发现了一些粘连在一起的残片,上面有字!”
内阁大库档案!那是清代中央档案的核心,历经战乱、虫蛀、霉变,有大量残破不堪的碎片未被系统整理,里面往往隐藏着惊人的信息。
“上面写了什么?”沈墨急忙问。
“内容不全,但提到了‘天工遗脉’、‘董生贯山’、‘星槎’这几个词!还有……‘影镜’二字!‘影匣’会不会就是‘影镜’的一种?”赵老师语速很快,“另外,碎片上还有一个模糊的图案,像是一张结构复杂的……星图?或者说是某种机械的图纸?我看不懂,已经做了初步加固,你最好亲自来看看!”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故宫修复师与百年债请大家收藏:(m.20xs.org)故宫修复师与百年债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