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安殿前的夜,在沈墨踏出那虚幻光门的瞬间,重新变得真实而具体。汉白玉栏杆沁着子夜过后的深重露水,北斗七星石在稀疏的星光下默然肃立,殿宇的重檐轮廓在墨蓝天幕上切割出沉默的剪影。那一瞬间被“索影者”凝视的惊悸,如同冰冷的针尖,仍残留在他后颈的皮肤之下。
他迅速隐入殿旁一株古柏的浓重阴影里,屏息凝神,感官放大到极致,仔细搜寻着周遭任何一丝不协调的动静。风穿过松针的簌簌声,远处宫墙外隐约传来的城市夜噪,以及自己胸腔内尚未平复的心跳——除此之外,一片死寂。那个黑影仿佛从未出现过,融化在了这片沉淀了数百年秘密的夜色里。
但沈墨不敢有丝毫大意。他知道,有些危险并非离去,而是转为了更隐蔽的蛰伏。他必须尽快离开这里,回到相对安全的斫韵堂。
他沿着预先规划好的、避开主要监控探头的路径,借着建筑阴影的掩护,如同一个融入夜色的幽灵,快速而安静地移动。怀中的那本董晚秋手札,隔着衣物传来一种难以言喻的存在感,并不沉重,却仿佛承载着千钧的往事与未卜的前路。
回到斫韵堂,反锁厚重木门,拉上所有的窗帘,沈墨才真正松了一口气。工作室里,定魂香早已燃尽,只余下空气中一丝若有若无的宁神气息,与外面清冷的夜气截然不同。他脱下沾染了夜露的外套,洗净双手,这才在工作台前坐下,将那本深蓝色封面的手札,郑重地放在铺着黑色丝绒的台面上。
台灯柔和的光线洒下,照亮了封面上那磨损的纤维和褪色的染料。他并没有急于去研究那被撕去的最后一页,而是从头开始,以一种近乎仪式的虔诚,再次细细翻阅。
这一次,他不再仅仅关注文字内容,而是将注意力分散到笔迹的细微变化、墨色的浓淡干湿、纸张折叠的痕迹、甚至那些无意间滴落、已然干涸百年的泪痕或水渍之上。修复师的职业习惯让他深知,一件古物所承载的信息,远不止其表面铭文或图案,每一道磨损、每一处色变,都可能诉说着一段不为人知的故事。
他注意到,董晚秋的笔迹,在记录早期事件时,虽偶有潦草,但骨架尚存清秀工整,能看出良好的教养底子。而越往后,尤其是提到“索影者”和决定藏身钦安殿之后,笔迹明显变得急促、用力,甚至有些笔画带着一种压抑不住的颤抖,显示出书写者内心巨大的恐惧和压力。墨迹也时而深浓如漆,时而淡薄似雾,暗示着书写环境的不稳定,可能是在仓促间、借微光研磨残墨所致。
在记录那老太监提及“天工坊”四脉秘术“影、镜、星、槎”时,“槎”字的最后一笔,带着一个不自然的顿挫和微小的晕染,仿佛笔尖在此停留了片刻,流露出书写者听到这个词时内心的震动与思索。
而当描述到认出“索影者”玉佩图样时,那几个字的笔画几乎要穿透纸背,周围的纸张纤维都因过度用力而微微凸起,可见当时董晚秋内心的惊骇与绝望。
沈墨轻轻抚过这些文字的痕迹,仿佛能跨越时空,触摸到那个在深宫之中如履薄冰、时刻担忧性命之忧的少女那颗惊恐而坚韧的心。她不仅是在记录,更是在与未来的、未知的“后来者”进行一场绝望而信任的对话。
他的目光最终,再次落在那被撕去的最后一页的残根上。参差不齐的边缘,像一道无法愈合的伤口,横亘在真相之前。他拿出高倍放大镜和专业的侧光灯,对准那道撕痕,进行最细致的检查。
在侧光下,纸张的断层呈现出不同的层次。他仔细观察着撕扯时留下的纤维走向,试图判断撕扯的方向和力度。是猛地一下撕掉,还是小心翼翼地、分几次扯下?纤维的断裂情况显示,更像是后者,边缘虽然毛糙,但整体还算平整,没有大规模的暴力撕裂痕迹。这增加了是董晚秋自己撕去的可能性——她在一种相对冷静,但极其决绝的心态下,销毁了最关键的信息。
为什么?是为了保护那个“真正核心”的秘密不落入“索影者”之手,哪怕付出自己永陷迷雾的代价?还是因为她意识到,这个秘密本身,可能就是一个更大的危险,知道它,对“后来者”并非福祉,而是灾难?
“星图密钥”……“血脉共鸣”……
沈墨反复咀嚼着这两个词。它们像是密码的锁孔,却没有配对的钥匙。
“星图密钥”可能指的是驱动“影镜”或其真正核心所需的、某种特定的星象排列或星官轨迹密码,这或许就隐藏在董贯山制造的器物那些微缩星图之中,比如更钟“隐刻”齿轮上的,或者妆奁盖顶的标记。而“血脉共鸣”,再次强调了董家血脉的特殊性,这不仅是“缚灵”的引子,可能也是开启或控制真正核心的“权限”。
那么,被撕去的那页,很可能指明了“真正核心”藏匿的地点,而这个地点,必然与“星图密钥”和“血脉共鸣”紧密相关。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故宫修复师与百年债请大家收藏:(m.20xs.org)故宫修复师与百年债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