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慎修思永”库房中的发现,如同在幽暗的水底投入一颗石子,激起的涟漪在沈墨心中层层扩散,久久不息。“星槎”、“璇玑玉衡”、“意为核心”……这些词汇构筑起一个超越器物本身的、更加恢弘而玄妙的图景。董贯山,或者说“天工坊”,他们所追求的,显然已非寻常的奇技淫巧,而是触摸到了某种关乎宇宙法则、精神与物质交界处的深层奥秘。
肃顺及其背后的“索影者”,汲汲营营搜寻的“影镜”,在董晚秋的揭示下,竟不过是“星槎”体系的皮毛,是巨兽的一鳞半爪。他们真正渴望的,是那能“录寰宇之秘”的“星槎”根本,是承载着“道”的舟筏。这无疑将整个事件提升到了另一个层面,其背后可能牵扯的势力与因果,也变得更加深不可测。
沈摩挲着那枚愈发显得神秘的“星髓”,感受着其中仿佛与遥远星辰共舞的微弱搏动。“非金非石,乃‘意’也。”师父周鼎渊笔记中关于精神契合的模糊记载,与董晚秋留下的这最关键提示相互印证,为他指明了一条或许无需依赖缥缈血脉的路径。但这“意”究竟是何物?是强大的意志?是纯净的心念?还是对某种“道”的深刻理解与共鸣?
他需要更深入地理解“天工坊”,理解“星槎”。而目前唯一的实物线索,除了“星髓”和“窥月镜片”,就是那座已然修复、却可能仍隐藏着更深层秘密的嘉庆更钟,以及那个指引向位育斋的星图密码。
他再次将更钟的三维模型调出,聚焦于那套“隐刻”齿轮组。之前,他破解了其触发“隐刻”的机械原理和星图共鸣,但这是否就是它的全部?董晚秋提到“镜为其眼,影为其迹,星为其图,血脉为其楫”。这座更钟,显然具备了“星图”(齿轮刻痕)和某种程度的“影迹”(触发后的指引功能),但它是否也扮演了“眼”或“楫”的部分角色?或者,它本身就是一个微缩的、“星槎”理念的某种实践品?
他将注意力投向更钟整体的造型和结构。钟体、钟盘、指针、齿轮系统……除了报时,是否还暗合了某种宇宙模型?《周髀算经》有云:“方属地,圆属天,天圆地方。”钟壳多方直,象征地;钟盘为圆,象征天;指针运行,象征日月星辰流转。这本身就是一种对天地的模拟。
而“隐刻”系统,在特定星象下触发特殊共鸣,引导春禧窥见秘密……这更像是一种被动的、条件触发的“信息投放装置”。那么,投放信息的“源”在哪里?是否就是“星槎”体系中的某个节点?或者说,这座更钟,是“星槎”网络中的一个“接收器”或“中继站”?
这个想法让沈墨感到一阵战栗。如果“天工坊”的技艺已经达到了构建某种超越物理距离的信息感应网络的程度,那其智慧简直骇人听闻。
他再次审视那位育斋的星图密码。如果更钟是网络节点,那么位育斋指向的,会不会是另一个节点,甚至是……某个更重要的“枢纽”或“存储核心”所在地?“璇玑玉衡”代指的北斗七星,在这个网络中又扮演着什么角色?是坐标参照系?还是能量源?
谜团如同洋葱,剥开一层,还有更深的一层。
几天后的一个夜晚,沈墨正在斫韵堂内比对更钟星图与位育斋藻井星图的细微差异,工作室外再次传来了敲门声。这一次的敲门声很轻,带着一种迟疑。
沈墨心中一凛,警惕地放下手中的工具,走到门后,透过猫眼向外望去。
门外站着的,竟然是钟表组的李文涛。他脸色有些苍白,眼神游移不定,怀里似乎揣着什么东西,不时紧张地四下张望。
“李老师?”沈墨打开门,有些意外。李文涛主要负责西洋钟表,与他所在的杂项组交集不多,更少有深夜来访。
“小沈,没……没打扰你吧?”李文涛挤出一丝笑容,显得有些勉强,不等沈墨回答,便侧身挤了进来,反手轻轻带上了门,动作带着一种鬼祟。
“李老师,您这是?”沈墨微微皱眉,心中警惕更甚。
李文涛喘了口气,像是下了很大决心,从怀里取出一个用软布包裹的扁平物件,小心翼翼地放在工作台上。他压低声音,语气带着难以掩饰的惊惶:“小沈,这东西……这东西是你修复那座嘉庆更钟的时候,我……我在清理钟表组仓库角落一个废弃零件箱时无意中发现的,就垫在箱底。当时没在意,觉得就是个旧铜片……可这两天,我……我总觉得不对劲。”
沈墨目光落在那个布包上,没有立刻去动:“什么东西?怎么不对劲?”
“你看……”李文涛颤抖着手,揭开软布。
里面是一片巴掌大小、边缘不规则、厚度约两三毫米的暗黄色铜片。铜片表面氧化严重,布满了绿色的锈蚀和黑色的包浆,但依稀可以看出,上面似乎雕刻着极其繁复精细的纹路。
沈墨戴上手套,拿起铜片,走到工作台灯下仔细观看。这一看,他的心跳陡然漏了一拍!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故宫修复师与百年债请大家收藏:(m.20xs.org)故宫修复师与百年债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