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曦彻底驱散了夜幕,金灿灿的阳光泼洒在故宫层层叠叠的琉璃瓦顶上,跳跃闪烁,勾勒出飞檐斗拱的鎏金轮廓。游客的喧嚣如同潮水般从午门涌入,迅速填满了这座古老宫阙的每一个角落,将夜晚那份属于历史与神秘的寂静彻底淹没。然而,在这份喧嚣之下,斫韵堂内却维持着一方独特的宁静,仿佛风暴眼中那片刻的安稳。
沈墨没有急于外出,也没有立刻联系任何人。他需要时间,需要绝对的安静,来消化、适应并初步掌控那自“星枢”归来后,在他体内掀起的翻天覆地的变化。他反锁了工作室厚重的木门,拉紧了所有窗帘,只留一盏光线柔和的台灯,在堆满工具与古籍的工作台上投下一圈温暖的光晕。
他盘膝坐在工作台前的空地上,并未刻意摆出什么修炼的姿势,只是自然而然地放松全身,将注意力完全内收。首先,他需要重新认识这具身体。意念如同最精密的扫描仪,缓缓流过四肢百骸,五脏六腑。他能清晰地“看”到,自己的骨骼仿佛被镀上了一层极淡的星辉,变得更加致密坚韧;肌肉纤维中,有丝丝缕缕冰凉的能量在流淌,赋予其更强的爆发力与耐力;血液奔流不息,其中似乎也掺杂了微不可见的星芒,携带着更充足的氧气与生命能量。最奇妙的是经络系统,那些在传统医学中被描述、却难以被现代科学完全证实的能量通道,此刻在他强大的精神感知下纤毫毕现,如同一条条流淌着银色星辉的溪流,构成了一个复杂而精妙的内部能量网络。丹田气海处,那枚温养有成的“星髓”虚影若隐若现,如同网络的枢纽,缓缓旋转,自行吞吐着周围空间中稀薄的星力,维持着这个新生系统的初步运转。
这不仅仅是力量的提升,更是一种生命层次的进化,是“星槎”传承对继承者最基础的改造,使其更能适应并承载星辰之力。
接着,他将意念转向脑海中那片浩瀚的知识海洋。不同于之前“意核”灌注时的汹涌澎湃,此刻这些知识如同被分门别类、整理归档的图书馆,静静地存在于他的意识深处。心念微动,关于“星力引导基础”的篇章便自然浮现,包含了数十种从简到繁的意念运转法门,对应着不同的效果——或是单纯滋养自身,或是强化五感感知,或是形成简单的能量屏障,或是附着于器物之上增强其特性……每一种法门都配有清晰的能量运行路线图以及相应的精神频率要求,玄奥却又条理分明。
他没有好高骛远,选择了其中最基础、也最核心的一种法门——“星辉内照”。此法旨在进一步纯化体内星力,加深与“星髓”的联系,并稳固刚刚开拓的精神识海。他依照法门所述,调整呼吸节奏,使之暗合某种星辰脉动,同时引导着体内那些尚显散乱的星辉能量,沿着特定的主要经络,开始缓慢而坚定地运转周天。
起初,能量流经某些未曾彻底贯通的细微经络时,会带来些许酸胀甚至刺痛感,但他心志坚定,意念凝练,毫不退缩,只是以水磨工夫,引导着星辉一遍遍冲刷、温养。渐渐地,那些滞涩之处被逐一打通,能量运转变得越来越流畅,如同溪流汇入江河,奔流不息。丹田处的“星髓”虚影也随之光芒微涨,与他精神的联系更加水乳交融。
不知运转了多少个周天,当窗外日头已然偏西,工作室内的光线变得昏暗时,沈墨缓缓睁开了眼睛。眸中神光内敛,却深邃如潭,仿佛蕴含着一整片缩小的星空。他轻轻呼出一口浊气,那气息在昏暗的光线中,竟隐隐带出了一丝极淡的银辉,随即消散在空气中。
他感到通体舒泰,精神饱满,一夜未眠的疲惫早已一扫而空,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前所未有的精力充沛之感。体内星力流转自如,圆融顺畅,虽然总量提升不多,但精纯与掌控度却不可同日而语。他甚至能清晰地感觉到,自己与周围环境的联系更加紧密了,空气中能量粒子的流动,脚下大地微弱的脉动,乃至更遥远星空中传来的、极其微弱的引力波动,都能被他隐约捕捉到。
初步的适应与巩固完成了。接下来,他需要尝试将这份力量应用于实际。
他的目光首先落在了工作台一角,那件尚未完全修复的、明代青花瓷瓶的残片上。这是一件“冲口”加“炸底”的重伤瓷器,碎裂成数十片,拼接难度极大,且釉色深沉,图案复杂,对修复者的眼力、手稳度和对材质特性的理解要求极高。
他拿起一片边缘锐利的碎瓷,没有立刻动用胶水或工具,而是先闭上了眼睛。意念微动,一缕极其纤细、凝练的星辉自指尖透出,如同最灵巧的探针,缓缓渗入瓷片的微观结构之中。在强化了数十倍的感知下,瓷土的颗粒结构、釉料的成分分布、数百年前烧造时留下的微小气泡与应力纹路,甚至岁月侵蚀留下的分子级损伤,都如同展开的画卷般,清晰地呈现在他的“心”中。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故宫修复师与百年债请大家收藏:(m.20xs.org)故宫修复师与百年债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