浴德堂的发现,如同在迷雾中点亮了一盏灯,不仅照亮了“九幽玺”封印体系在紫禁城内部运作的一角,更让沈墨手中多了一件实用的工具——那册《水运星图针晷说》与青铜浑天仪模型。他意识到,想要真正理解并维护那些脆弱的“星桥”,乃至应对景山深处那日益不稳定的“九幽玺”,他需要更多、更核心的知识。
兽皮地图上,还有一个地点引起了他的强烈关注——文渊阁地下(疑有暗室)。
文渊阁,作为紫禁城内最大的皇家藏书楼,自明代起便是贮藏典籍、编纂史书的重地。其内浩如烟海的古籍中,是否就隐藏着关于“九幽玺”、关于“星槎”网络、乃至关于北京城风水大局最原始的记载?
“疑有暗室”这四个字,更是如同带着钩子,牢牢抓住了沈墨的心。皇家藏书楼内的暗室,其中所藏,恐怕绝非寻常典籍。
他没有立刻动身。文渊阁地位特殊,管理严格,绝非浴德堂那般可以轻易借口进入探查。他需要等待一个合适的时机,更需要一个周密的计划。
利用等待的几天,他一边继续巩固伤势,恢复星力,一边潜心研读那本《水运星图针晷说》。册子中记载的并非修炼法门,而是“天工坊”前辈将星辰运行、地脉水势与精密机械相结合的超凡智慧。其中关于能量节点耦合、星力引导校准的原理,让他对“星槎”传承有了更具体、更落地的理解,不再局限于抽象的能量运用。
同时,他也开始尝试用那青铜浑天仪模型进行推演。随着星力的注入与意念的引导,模型上星辰运转越发灵动,甚至能模糊模拟出特定时间、特定地点的星力潮汐与地脉波动。这让他对维护“星桥”有了初步的底气。
几天后的一个下午,机会悄然来临。文渊阁因内部电路检修及古籍防虫熏蒸,需闭馆两日,仅有少数持有特殊许可的研究人员方可进入进行必要工作。沈墨凭借其文物修复师的身份,以及一项之前申报的、关于“明清典籍装帧工艺与保存环境关联性”的研究课题,顺利拿到了临时许可。
他带着必要的工具和记录设备,如同一位真正潜心学术的研究者,步入了这座充满书香与历史尘埃的殿宇。
文渊阁内光线幽暗,高大的书架直抵穹顶,空气中弥漫着樟木、旧纸与淡淡防虫药草混合的气息,静谧而肃穆。他按照计划,先是在开放区域进行了一些常规的测量与记录,同时暗中将自身感知提升到极致,并悄悄握住了怀中的铜质罗盘。
罗盘上的紫禁城微缩图并无文渊阁的明确光点,但其指针在进入文渊阁后,却表现出一种微弱的、持续的偏转,并非指向某个固定方向,而是如同指南针靠近磁场般微微颤动。而那道青铜烙印,则传来一种近乎共鸣的温热感。
果然有异常!
沈墨不动声色,依照罗盘指针颤动的强弱,在浩瀚的书架间缓慢移动。最终,在文渊阁后殿,一处存放着大量舆图、方志等非核心典籍的相对偏僻区域,罗盘的指针颤动达到了顶峰,几乎定住,笔直地指向了一面看似与其他墙壁无异的巨大书架背板。
这面书架由厚重的楠木制成,上面密密麻麻摆满了各种地方州府的志书,落满了灰尘,显然已久未被人动过。
沈墨仔细检查这面书架。榫卯结构严丝合缝,背后是坚实的砖墙,看不出任何暗门的痕迹。但他相信罗盘的指引,也相信兽皮地图的标记。
他回想《水运星图针晷说》中关于机关消息的记载,以及“天工遗训”中“意合”的理念。他没有去盲目寻找物理机关,而是将手掌轻轻按在书架中央的背板上,闭上双眼,将一缕极其凝聚的、带着探寻与沟通之意的意念,缓缓注入其中。
意念并非强行突破,而是如同水流般,沿着木材的纹理、榫卯的间隙向内渗透,感受着其内部可能存在的能量流动或结构异常。
起初,只有古老木材沉寂的气息。但当他将意念的频率调整到与怀中青铜烙印隐隐相合时,异变发生了!
书架背板的木质内部,仿佛有某种沉睡的机制被唤醒!一丝极其微弱、但确实存在的、与“星槎”网络能量同源,却又更加古老晦涩的波动,如同投入古井的石子,漾开了微弱的涟漪!
与此同时,他“听”到了极其细微的、仿佛来自书架内部的机括转动声,并非物理层面的声音,而是能量层面的“回响”!
“咔…哒…”
一声轻响,若非沈墨感知敏锐,几乎无法察觉。他面前书架中央,一块约一人高的背板区域,其木质纹理仿佛活了过来,开始如同水波般微微荡漾、重组,最终显现出一个仅容一人通过的、边缘流转着微弱星辉的虚幻门户!
这并非物理结构的移动,而是更高明的、利用能量场与视觉欺骗构成的光学与能量屏障!寻常人即便站在面前,也只会看到坚实的书架背板,唯有以特定的“意”与能量频率,才能使其显形并开启!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故宫修复师与百年债请大家收藏:(m.20xs.org)故宫修复师与百年债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