斫韵堂的晨钟刚过,沈墨就将探水勺、净脉露、水枢砂一一收进背包。董晓背着新领的 “地脉监测包”,里面装着迷你版土脉校准仪和防水探照灯,兴奋得不停摩挲包上的 “砚枢组” 徽章:“沈哥,潭柘寺真的有千年经幢吗?董姐说经幢上的符文会随水脉发光,是不是像通济河的瓷枢那样?”
“比瓷枢更特别。” 董雅南笑着递过一份潭柘寺的资料,封面上印着经幢的老照片 —— 汉白玉材质的经幢高约五米,分五层,每层都刻着水脉符文和佛经,顶端的莲花座泛着淡蓝色光,“老住持说,这经幢是天工坊初代传人与寺里的高僧一起造的,一半是地脉符文,一半是佛经,既能稳水脉,又能镇心神,是京西水脉的‘定海神针’。”
三人驱车向京西潭柘寺出发,车窗外的山景渐渐从稀疏的农田变成茂密的山林,空气中的水汽越来越浓 —— 这是水脉旺盛的信号。抵达潭柘寺山门前时,晨雾还没散尽,寺内的钟声裹着雾气飘来,带着千年古寺的厚重感。老住持穿着灰色僧袍,已在山门前等候,手中握着一串菩提子,每颗珠子上都泛着极淡的蓝光,是长期接触经幢沾染的水脉气息。
“三位施主一路辛苦。” 老住持的声音温和,引着众人向寺后走去,“经幢在观音殿前的放生池旁,半个月前开始不对劲 —— 符文的蓝光越来越淡,放生池的水也慢慢变浑,池里的锦鲤都不爱游动了,老衲猜是水脉出了问题,没想到真把你们盼来了。”
穿过天王殿,观音殿前的放生池映入眼帘 —— 池水泛着淡淡的浑浊,池中央的汉白玉经幢果然如资料所示,五层塔身的符文大多褪色,只有底层的几个符文还残留着微弱的蓝光,经幢底座的莲花座上,甚至能看到几道细微的裂纹,裂纹中渗出极淡的黑色影气余烬。
“是影气余烬和年久风化的问题。” 沈墨蹲下身,将地灵石贴在经幢底座,金色光纹顺着汉白玉蔓延,在经幢内部勾勒出 “水脉通道” 的轮廓 —— 通道内积着一层薄薄的淤泥,还缠着几缕黑色的影气余烬,正是这些东西堵死了水脉能量的流动,导致符文褪色、池水浑浊。
“董晓,你先试试用探水勺测放生池的水深和淤泥厚度。” 沈墨将探水勺递给她,“记得从池边慢慢伸到经幢附近,别惊到锦鲤,也别搅混水,这样才能看清经幢底座的情况。”
董晓点点头,小心翼翼地走到池边,探水勺刚触到水面,就传来一阵轻微的震动 —— 是水脉能量在回应。她按照沈墨教的方法,慢慢将勺子移到经幢旁,提起来时,勺底沾着一层淡褐色的淤泥,还有一缕极细的黑色丝线,正是影气余烬:“沈哥,淤泥不厚,但余烬缠在经幢底座的纹路里,直接抠会不会伤到汉白玉?”
“用净脉露软化。” 董雅南递过一小瓶净脉露,“倒在棉团上,轻轻敷在有余烬的纹路处,等半刻钟余烬软化了,再用软毛刷清理,这样不会伤经幢。”
老住持补充道:“经幢的汉白玉是千年古料,质地比普通石材更脆,清理时一定要轻。寺里备了细软的羊毛刷,我让人取来。”
很快,小沙弥取来羊毛刷和棉团。董晓按照董雅南说的方法,将净脉露倒在棉团上,轻轻敷在经幢底座的纹路上。半刻钟后,她用羊毛刷小心地刷拭,黑色的影气余烬果然顺着纹路脱落,融入水中,被沈墨提前放置的 “吸烬棉” 牢牢吸附 —— 这是董氏隐脉特制的棉片,能专门吸附影气余烬,不会污染池水。
清理完底座,沈墨取出水枢砂和青铜探杆,探杆顶端裹着软布:“经幢内部的水脉通道得用水枢砂疏通,董雅南,你用探淤杖稳住经幢的能量,别让疏通时的波动伤了塔身;董晓,你帮我递水枢砂,每次少取一点,撒在探杆顶端的软布上。”
董雅南立刻将探淤杖贴在经幢中层,淡蓝色光纹顺着塔身蔓延,形成一道保护膜;董晓则捧着水枢砂,小心地将砂粒撒在探杆上。沈墨将探杆缓缓插入经幢顶端的 “注水口”,软布上的水枢砂遇到内部的水脉气息,瞬间化作淡蓝色的液体,顺着通道向下流动,溶解着里面的淤泥和残留余烬。
“能感觉到能量在动了!” 董晓突然喊道,经幢底层的符文开始泛起微弱的蓝光,放生池的水也渐渐变得清澈,池里的锦鲤重新游动起来,围着经幢打转,像是在感谢。
沈墨继续向下疏通,探杆每深入一寸,经幢的蓝光就亮一分,直到探杆抵达底座,经幢五层塔身的符文同时亮起,淡蓝色的光纹顺着塔身蔓延,在放生池上空形成一道水脉光网,池水彻底变得清澈见底,连池底的鹅卵石都清晰可见。
“还得用‘通水运咒’激活经幢的核心!” 老住持双手合十,轻声念起佛经,“经幢的水脉核心与佛经共鸣,光疏通还不够,得用经文和咒文一起激活,才能让能量更稳。”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故宫修复师与百年债请大家收藏:(m.20xs.org)故宫修复师与百年债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