斫韵堂窗台上的脉气灯碎片,今早从沉稳的靛蓝光变成了 “柔和的湖蓝光”—— 光纹在玉河故道地图上轻轻晃动,像水波般在 “汇水湾” 位置起伏,连窗台上桃核苗的新叶都跟着轻轻颤动,叶尖朝着汇水湾的方向。沈墨刚把蓄水闸的修复视频发给砚枢组,怀中的星槎引突然泛起湖蓝光,杖尖的光纹在汇水湾标注旁绕了个圈,与守湾人老周一早发来的消息正好对上:“汇水湾的水总晃,昨天一阵小风就把岸边的芦苇吹倒了一片,湾底的淤泥积得快,小码头都快被淹了,老人平时下棋的石凳都泡在水里。”
“老周说,汇水湾是玉河故道的‘脉气缓冲区’,以前水再急到这儿都能稳住,现在不行了,水脉跟‘跳棋’似的,一会儿涨一会儿落,岸边的商户都不敢把货摆在门口,怕被水淹了。” 董雅南推门进来,平板电脑里的照片满是生活气息:汇水湾的芦苇歪在水里,小码头的青石板泡在浅水里,石凳上沾着泥渍,几个老人站在岸边叹气,手里还攥着没下完的象棋,“更怪的是,湾中央的水比岸边凉,潜水下去摸,能碰到块硬东西,像是石头,老周说那是‘镇湾石’,天工坊造的,现在怕是被淤泥盖了,没法镇水了。”
董晓已经把 “地脉综合监测包” 里的 “水草根钩”(钩头带倒刺,能勾出深泥里的水草根)、“分层淤泥筛”(分三层筛网,能分开粗泥、细泥和碎石)和 “缓冲符”(用汇水湾的芦苇纤维做的纸,浸过湾水,贴合湾脉气)摆好了,她手里还攥着汇水湾的手绘地形图,上面用红笔标出了 “镇湾石” 的大概位置:“沈哥!我查了《玉河故道补记》,镇湾石其实是‘脉气缓冲石’,上面刻着‘稳脉平波’的符文,石底有三个‘泄水孔’,能把急流分成细流,现在水晃肯定是符文被淤泥和水草根盖了,泄水孔也堵了!我还练了用探测器找缓冲石,就算埋在两米深的泥里也能找到!”
沈墨伸手碰了碰脉气灯碎片,湖蓝光在他指尖下渐渐平稳 —— 这说明汇水湾的问题是 “缓冲功能失效”,不是脉气紊乱,而是缓冲石被堵,没法调节水脉波动,得清淤、通孔、激活符文,才能让水稳下来。他将星槎引放在地形图上,杖身的湖蓝光在缓冲石位置亮了亮:“缓冲石埋在泥里久了,表面肯定结了层硬泥壳,得用软铲慢慢刮,不能用硬工具,怕刮坏符文。今天去了先清岸边的淤泥,让老人能回石凳下棋,再找缓冲石,最后激活,一步一步来,别慌。”
三人驱车向汇水湾出发,车窗外的玉河故道渐渐热闹起来 —— 古导流闸旁有人在散步,蓄水闸边的商户摆着新鲜的蔬菜,快到汇水湾时,远远就能看到老周带着几个居民在捞芦苇,湾里的水确实晃得厉害,波纹比别处大一圈,小码头的石凳一半泡在水里。
“沈师傅!你们可来了!” 老周迎上来,手里拿着一把捞泥的小网,网兜里还装着几块小石子,“这几天水晃得邪乎,我夜里都能听到湾底‘咕嘟’响,像是有东西在翻泥。昨天王大爷下棋时,棋盘都被晃掉水里了,现在没人敢靠近码头。”
沈墨走到码头边,蹲下身摸了摸青石板 —— 石板上的泥又滑又软,是水反复浸泡的痕迹。董晓立刻掏出探测器,将探头伸进湾水里,屏幕上很快出现一道硬壳的轮廓:“找到了!缓冲石在湾中央,埋在一米五深的淤泥里,上面缠着好多水草根,泄水孔的位置有黑影,应该是堵了!”
“先清岸边淤泥!” 沈墨从背包里掏出折叠式淤泥铲,“老周,麻烦您找几块木板,铺在码头边,让老人能站稳;董雅南,你用多脉检测仪盯着水脉波动,波动超过 10% 就喊我;董晓,你帮我搭分层淤泥筛,清出来的泥分着放,粗泥能填岸边的坑,细泥能肥芦苇。”
老周很快找来木板,居民们也过来帮忙,有的铺木板,有的递工具,没一会儿就清出了一片干爽的青石板,王大爷抱着象棋盘走过来,笑着说:“等你们清完缓冲石,我还在这儿摆棋摊,到时候请你们吃西瓜!”
岸边清完,董晓背着探测器走进湾里的浅水区,探测器的蜂鸣声越来越响,她停下脚步:“沈哥!就在这儿!缓冲石的顶离水面只有一米,我用根竹竿插个标记!” 她把竹竿插进泥里,沈墨和董雅南拿着淤泥铲,围着竹竿慢慢挖 —— 淤泥又黏又重,挖一下得歇一下,挖了半个多小时,缓冲石的顶终于露出来,青灰色的石面上缠着密密麻麻的水草根,像给石头穿了件绿外套。
“用水草根钩!” 董晓递过工具,沈墨小心地将钩头伸进根须里 —— 倒刺勾住根须,轻轻一拉,就能拽出一大把,董雅南则用小刷子把根须碎渣扫掉,缓冲石上的 “稳脉平波” 符文渐渐显露,只是 “脉” 字的竖笔被水草根勒出了一道细痕,三个泄水孔里堵满了细泥,像塞了团棉花。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故宫修复师与百年债请大家收藏:(m.20xs.org)故宫修复师与百年债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