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晓掏出手机,对着修复好的系船柱拍照,照片里的青铜柱泛着淡紫光,与岸边的绿树、远处的古导流闸连成一片:“我要把这张照片发给砚枢组,让他们看看,我们又让一个老码头恢复生机了!”
离开古渡口时,夕阳已为系船柱镀上一层金红,淡紫光在柱身流转,像给青铜柱裹了层薄纱,岸边的便民石阶整整齐齐,土面紧实,几个小孩已经在岸边追着玩,笑声顺着玉河故道传得很远。老郑送给三人每人一个用桃木做的小船模型,船身上刻着 “玉河古渡” 四个字:“留个纪念,等明年春天,我找老木匠做艘真木船,带你们在玉河故道漂一圈,看看我们修的这些节点!”
回到斫韵堂,沈墨将古渡口的修复记录整理好,放在汇水湾的档案旁。工作台前,星槎引、地灵石、青铜除锈布整齐摆放,旁边的桃木小船模型泛着淡淡的木纹,窗台上的桃核苗,新绽的小花已经开始结果,小小的绿果挂在枝头,像极了刚发芽的希望。
他走到窗边,望着古渡口的方向,夜色中的系船柱泛着淡紫光,与上游的汇水湾、蓄水闸、古导流闸连成一条完整的光带,玉河故道的水脉在这条光带下静静流淌,滋养着岸边的生活。星槎引的淡紫光渐渐转向,指向玉河故道下游的 “尾水闸”—— 老郑说,尾水闸是故道的 “最后一道闸”,负责把多余的水排进永定河,最近闸的 “排水孔” 有点堵,水排得慢,显然是下一次守护的目标。
但沈墨并不着急,他看着桌上的修复记录,从通济渠到玉河故道,从水源泉到古渡口,每一次修复都不是 “修复文物”,而是 “修复生活”—— 让老人有下棋的石凳,小孩有玩耍的岸边,居民有便利的码头。他突然明白,“导流枢” 的真正核心,从来不是冰冷的青铜、石头,而是这些与地脉紧紧相连的人间烟火,是人们在这片土地上安稳生活的模样。
脉气灯碎片的淡紫光与星槎引的光纹交织,落在玉河故道的地图上,像给这条重新焕发生机的河道,盖了一枚满是生活温度的印章。第三卷的守护还在继续,但每一步,都让 “地脉守护” 这四个字,变得更具体、更温暖 —— 它不是传说,而是老人的笑容,小孩的笑声,是岸边渐渐热闹起来的日子。
喜欢故宫修复师与百年债请大家收藏:(m.20xs.org)故宫修复师与百年债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