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们围在长桌旁,跟着王婶学包饺子,有的包得歪歪扭扭,有的包得像小元宝,笑声此起彼伏。老宋坐在一旁,给大家倒古泉泉水,“这水是古泉眼的,喝着甜,煮饺子也香,你们尝尝,比城里的矿泉水好喝多了。”
中午时分,煮好的荠菜饺子端上了桌,市民们围在一起,吃着饺子,喝着泉水,聊着上午的体验。一个带着孩子的妈妈说:“以前只知道地脉是书本里的词,今天才知道,地脉就在我们身边,是浇麦田的水,是包饺子的荠菜,是老人们守着的泉眼,太有意义了!”
老鲁听了,笑得格外开心,“以后你们常来,春天看麦田,夏天看芦苇,秋天看丰收,冬天看雪景,我们陪着你们一起守着地脉!”
下午,体验日的最后一个环节是 “地脉故事分享会”。老宋讲了古泉眼的故事,“我爷爷就守着这泉眼,那时候泉眼没冻过,后来泉壁裂了,水少了,是沈师傅他们来修,现在泉眼又活了,我还要守着它,传给我孙子!” 老周讲了汇水湾的变化,“以前汇水湾的水晃得厉害,老人不敢下棋,现在水稳了,每天都有好多人来散步,这都是地脉活了的功劳!”
董晓也分享了自己的修复故事,“第一次修青苇荡的时候,我特别紧张,怕调不好脉气,老周帮我扶船,教我认芦苇根,后来脉气调稳了,芦苇直起来了,我才知道,地脉修复不是光有技术就行,还得靠大家一起帮忙。”
体验日结束时,夕阳为古渡口镀上一层金红 —— 系船柱泛着淡紫的光,古泉眼的泉水泛着淡青的光,配水渠的水泛着淡橙的光,三种光在夕阳下融在一起,变成了柔和的七彩。市民们带着自己包的饺子、编的芦苇小摆件、还有老宋送的野枣干,依依不舍地离开,不少人还说:“明年我们还来!还要跟着你们修地脉!”
老鲁、老周、老宋送三人到路口,手里还提着给他们带的东西:老鲁的玉米粉、老周的芦苇编筐、老宋的古泉泉水,“体验日办得太好啦!以后我们多办几次,让更多人知道地脉的好!”
车驶离时,董晓趴在车窗边,看着渐渐远去的古渡口,“沈哥,今天好多市民说想加入地脉守护,我们要不要建个‘地脉守护小分队’?让大家一起巡检,一起清淤,这样我们就有更多帮手了!”
“当然要建!” 沈墨笑着说,“明天我们就跟砚枢组说,把愿意加入的市民登记下来,分区域负责巡检,比如有人负责通济渠的配水渠,有人负责玉河故道的汇水湾,这样地脉守护就成了大家的事,能长久得很。”
董雅南掏出手机,翻出直播后台的数据,“直播有两万多人看!好多人留言说想学习地脉修复,还有其他地区的文物局联系我们,想复制我们的体验日模式,让更多人了解地脉守护!”
回到斫韵堂时,已是傍晚。窗台上的迎春花开得更艳了,桃核苗的新叶在灯光下泛着绿光,脉气灯碎片的光已经恢复了纯净的七彩,在桌面上轻轻流淌,像把体验日的热闹和温暖都揉进了光里。
三人坐在桌旁,吃着剩下的荠菜饺子,聊着体验日的趣事:小朋友认真测脉气的样子,市民们包饺子的笑声,老人们讲故事时的骄傲。董晓还在笔记本上写下了 “地脉守护小分队” 的计划,画了分工表,准备明天和砚枢组商量。
夜色渐深,斫韵堂的灯光依旧明亮。脉气灯碎片的七彩光落在桌上的体验日照片上,落在 “小分队” 计划上,落在窗外的春夜里。沈墨知道,从来不是 “一个人的战斗”,而是 “一群人的同行”—— 从修复师到村民,从市民到远方的观众,每一个关注地脉、守护地脉的人,都是 “导流枢” 的一部分。
而这,就是 “脉连万物,生生不息” 的真正含义:地脉滋养生活,生活守护地脉,循环往复,直到永远。
喜欢故宫修复师与百年债请大家收藏:(m.20xs.org)故宫修复师与百年债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