斫韵堂的雨幕织得又密又急 —— 窗外的青瓦被雨水浇得发亮,檐下的水流顺着瓦当往下淌,汇成一道道细帘,打在院角的石磨上,溅起细碎的水花。窗台上的桃核苗被雨水洗得格外翠绿,枝头的桃花却被打落了几片,淡粉色的花瓣飘落在积水里,顺着水流打转。而脉气灯碎片的七彩光,今早却泛着点浑浊的土黄,光纹在玉河故道 “古导流闸护坡” 位置急促闪烁,连沈墨怀中的星槎引,杖尖都带着点湿沉的滞涩,与老周冒着大雨拍来的视频正好对上:“古导流闸的护坡塌了!雨水冲得泥土往下滑,都堵到闸口了,再这么冲,闸体都要被泡松了!”
“护坡是土坯混石块砌的,年久失修,大雨一泡肯定扛不住。” 沈墨看着视频里滑坡的泥土 —— 黄褐色的泥浆顺着坡体往下淌,已经堆到了古导流闸的闸脚,部分石块从坡上滚落,砸在闸边的青石板上,“老周,护坡塌了多长?有没有伤到闸体的青铜符文?”
视频里老周的声音被雨声盖得有点模糊,隐约能听到:“塌了有三米长!符文没伤到,但闸脚的泥土都被冲空了,我用竹竿探了探,有半米深的坑!雨还在下,滑坡肯定会扩大,要是闸体歪了,分洪就彻底没戏了!”
董晓早就从防汛工具箱里翻出了古导流闸的护坡图纸,图纸上的护坡分两层,外层是石块,内层是夯土,还埋着三道暗排水孔,“沈哥!我查到了!这护坡是老底子的土坯结构,没做过加固,暗排水孔肯定被泥沙堵了,雨水排不出去,才把土泡软塌了!得用‘石笼加固法’,把镀锌铁丝笼装满石块,铺在滑坡处,再填夯土,重新疏通暗排水孔,这样雨水能排走,护坡也结实,能扛住暴雨!” 她指着图纸上的暗排水孔位置,“而且石笼透水性好,不会积水泡土,比原来的土坯护坡耐用十倍!”
董雅南已经穿好了雨衣雨靴,手里拿着防水相机和无人机,“雨太大了,山路滑,我们开车慢点开。我先用无人机拍全景,看看滑坡的具体范围,别漏了隐藏的小滑坡,免得大家作业时出危险。” 她还不忘把保温壶装满热水,“天又冷又湿,带点热水,大家渴了能喝口暖的。”
沈墨点点头,把星槎引放进防水袋 —— 杖尖的滞涩感能精准定位闸脚的空洞位置,“老周,你先组织小分队的人,找些结实的石块和镀锌铁丝,我们马上就到。注意安全,别站在坡下面,防止二次滑坡。”
“收到!我这就去喊人!” 老周的声音透着焦急,视频里还能看到他冒着雨往村里跑的背影。
三人驱车向玉河故道古导流闸出发。车窗外的雨越下越大,雨刮器不停摆动,也只能勉强看清前方的路 —— 通济渠的水涨了不少,泛着浑浊的橙光,渠边的玉米地有部分积水,村民们正披着雨衣挖排水沟;玉河故道的芦苇荡被雨水压弯了腰,水面漫过了岸边的浅滩,远处的古导流闸隐约可见,坡体的黄褐色滑坡在雨幕中格外显眼。
快到古导流闸时,远远就能看到老周带着小分队的成员在等候,每个人都披着雨衣,手里扛着铁丝笼和铁锹,旁边还堆着不少大小均匀的石块,“沈师傅!你们可来了!石块和铁丝笼都准备好了,就是雨太大,暗排水孔的位置找不到,怕挖错了!”
沈墨跳下车,雨衣瞬间被雨水打湿,“先别急着挖,我用星槎引找暗排水孔。董雅南,你用无人机拍滑坡全景,标记出危险区域;董晓,你带两个人清理闸脚的淤泥,把空洞填实,防止闸体歪了;老周,你带人编石笼,把石块装满,注意笼口要扎紧,别漏水冲散了。”
星槎引刚靠近护坡,杖尖就发出淡淡的蓝光,顺着蓝光的方向,沈墨在滑坡边缘找到了暗排水孔的入口 —— 果然被泥沙堵得严严实实,只露出一点黑缝,“找到了!董晓,用高压水枪把暗排水孔的泥沙冲干净,别用劲太猛,免得把孔壁冲塌!”
董晓立刻接过高压水枪,调好水压,小心翼翼地伸进暗排水孔 —— 泥沙混着雨水顺着孔道流出,变得浑浊不堪,“沈哥!通了!暗排水孔通了!水能排出去了!”
无人机传回的全景图显示,滑坡范围比预想的大,除了主滑坡,还有两处小滑坡,都在古导流闸的右侧,“沈哥!右侧还有两处小滑坡,虽然不大,但不加固,雨一冲就会连成片!” 董雅南指着相机屏幕说。
“一起加固!” 沈墨果断决定,“老周,你带一半人处理主滑坡,我和董晓处理小滑坡,董雅南负责监测闸体,一旦发现闸体有偏移,立刻喊停!”
雨还在不停地下,每个人的雨衣都湿透了,贴在身上又冷又沉。小分队的成员们分工明确:有的编铁丝笼,手指被铁丝划破了也顾不上贴创可贴;有的搬石块,雨水顺着脸颊往下淌,模糊了视线,就用袖子抹一把继续干;有的填夯土,铁锹插进湿泥里,每铲一下都要费很大劲。老宋冒着雨送来一大壶姜汤,用保温桶装着,“大家快喝点姜汤,驱驱寒!别冻感冒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故宫修复师与百年债请大家收藏:(m.20xs.org)故宫修复师与百年债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