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铜垫板很快被清理出来,锈迹比想象中严重,部分锈迹已经渗进垫板的纹路里,“得用青铜除锈剂慢慢擦,不能用砂纸磨,免得把垫板的传导纹路磨坏了。” 董雅南递过来除锈剂和软布,沈墨接过,轻轻擦拭垫板,锈迹慢慢褪去,露出青铜的本色,垫板上的传导纹路清晰可见,像细密的河流。
太阳渐渐升高,雨后的阳光透过棚子的缝隙照在碑体上,泛着淡淡的金光。董晓终于把碑面的泥沙清理干净,碑体的全貌展露无遗 —— 正面 “镇渠稳脉” 四个大字,两侧的符文从碑顶一直延伸到碑底,背面还刻着立碑的日期和天工坊的落款,“沈哥!碑面清理干净了!现在可以补碑角了!”
沈墨点点头,和董晓一起调制补碑的材料 —— 青石板粉末混合糯米灰浆,再加入少量玉河的水,搅拌均匀,“补的时候要顺着碑体的纹路,别补得太突兀,要和原碑融为一体,这样脉气才能顺畅流动。” 董晓用小抹子小心翼翼地把材料填进碑角的缺口,一点点抹平,动作轻柔得像在绣花。
补完碑角,沈墨又给青铜垫板涂了一层防腐膏,膏体透明,不影响垫板的传导功能,“这样青铜垫板就不会再生锈了,能一直传导碑体的脉气。”
董雅南用脉气检测仪测了测碑体的脉气 —— 浓度从 60% 升到了 78%,还在慢慢上涨,“沈哥!脉气在回升!碑体的符文开始泛光了,比之前亮多了!”
周围的村民们都凑过来看,脸上满是惊叹,“这石碑真神了!刷干净还会发光!”“有这石碑在,以后玉河的水就不会晃了,我们捞鱼也方便!” 老宋抱着小孙子,指着碑上的字说:“以后你长大了,也要好好保护这石碑,它可是守护我们玉河的宝贝!”
中午,老周的老婆子带着孩子们送来的南瓜粥,还有刚蒸的玉米饼,“大家快尝尝!南瓜是自家种的,甜得很!玉米饼是新麦磨的面,香得很!” 孩子们围在石碑旁,好奇地看着碑上的符文,有的还学着董晓的样子,用小树枝在地上画符文,引得大家哈哈大笑。
脉气检测仪的数值最终停在了 82%,稳定在正常范围,碑体的符文泛着淡青的光,与玉河的脉气融为一体,河道里的水变得更加清澈,泛着平稳的淡青光,“成了!镇渠碑恢复作用了!” 沈墨站起身,看着眼前的石碑,心里满是踏实 —— 这尊被掩埋多年的古碑,终于再次发挥作用,守护着玉河故道的脉气。
老周拉着沈墨的手,激动地说:“沈师傅!太谢谢你们了!这石碑可是我们玉河的福气!等过几天,我们给石碑修个石亭,好好保护它,不让它再被泥沙掩埋!”
“好啊!” 沈墨笑着点头,“石亭要选在地势高的地方,别再被水淹了,还要留着通风的地方,让碑体的脉气能顺畅传导。”
下午离开时,夕阳为镇渠碑镀上一层金红 —— 碑体的青石板在夕阳下泛着温润的光,“镇渠稳脉” 四个大字金光闪闪,两侧的符文泛着淡青,青铜垫板也泛着金属的光泽,河道里的水平稳流淌,芦苇在风里轻轻晃动,像在为石碑的重生欢呼。老周送了他们一筐刚摘的南瓜,“带回去煮南瓜粥吃,甜得很!”
车驶离时,董晓趴在车窗边,看着渐渐远去的镇渠碑和石亭框架,“沈哥,等石亭修好了,我们再来给石碑做个巡检,看看脉气有没有变化,顺便给石亭周围种点花草,让它更漂亮!”
“当然要来,” 沈墨说,“镇渠碑是玉河故道的核心节点,以后每半年都要巡检一次,确保它的脉气稳定。砚枢组也说,其他地区的古河道也可能有被掩埋的脉气节点,让我们把发现和修复镇渠碑的经验整理好,分享给他们,让更多的古节点重见天日。”
董雅南掏出手机,翻出砚枢组发来的消息,“砚枢组还说,要把镇渠碑列为国家级地脉保护节点,以后会派专人来协助我们保护,还会给石亭的修建提供支持,让镇渠碑能一直守护玉河故道。”
回到斫韵堂时,已是傍晚。窗外的天空格外明净,晚霞染红了半边天,映得玉河故道的方向泛着淡红的光。窗台上的桃核苗又抽出了新的枝芽,叶片上的雨珠还没干,泛着翠绿的光,脉气灯碎片的七彩光恢复了平稳,在桌面上轻轻流淌,落在镇渠碑的照片上,碑体的符文泛着淡青的光,像在诉说着它重获新生的故事。
三人坐在桌旁,吃着老周送的南瓜,甜糯的味道在嘴里散开,驱散了一天的疲惫。董晓在笔记本上写下了镇渠碑的修复过程和注意事项,还画了碑体的符文图,准备分享给砚枢组;董雅南整理着石碑的照片和视频,从不同角度记录下镇渠碑的全貌和修复细节;沈墨则翻看着玉河故道的脉气分布图,把镇渠碑的位置标为重点保护节点,确保它能一直稳定发挥作用。
夜色渐深,斫韵堂的灯光依旧明亮。脉气灯碎片的七彩光落在桌上的南瓜、笔记和照片上,温暖而安稳。沈墨知道,第三卷《导流枢》的守护,总是充满惊喜 —— 一场大雨,一尊古碑,一次修复,让玉河故道的脉气更加稳固,也让他们对 “地脉守护” 有了更深的理解:守护不仅是修复已知的节点,更是发现未知的惊喜,让那些被遗忘的古物,重新回到守护地脉的行列。
脉气灯碎片的光,在夜色中轻轻闪烁,像是在为镇渠碑的重生祝福,也像是在期待着下一次的惊喜与守护。
喜欢故宫修复师与百年债请大家收藏:(m.20xs.org)故宫修复师与百年债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