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提出了一个修改后的、更为务实的构想:
——这个“星际共同体”不拥有强制力,其决议对成员无绝对约束力,更像是一个高级别的常设论坛和危机协调机制。
——设立代表大会,各成员无论大小,一票。同时设立安全理事会,由星盟、帝国及轮值的中小文明代表组成,负责处理紧急安全事务,重大决议需理事会多数通过且大会无重大反对。
——下设专门委员会,如边境争端调解委员会、贸易与发展委员会、星际遗产伦理监督委员会等,由专业人才组成,提供建议和仲裁服务。
——关于星际遗产,成立独立的“星际遗产研究所”,其理事会由星盟、帝国、学术界及小文明代表按比例组成,共同制定研究规范,共享非敏感数据,其安全由凌烨的“特别行动队”负责,并向共同体大会汇报。
“这是一个松散的联盟,”凌烨坦诚道,“它无法解决所有问题。但它能提供一个对话的框架,一个建立互信的起点,一个避免因误判而滑向冲突的防火墙。我们或许无法立刻成为朋友,但至少,我们可以学习如何不再成为死敌。”
这番话语,剥离了不切实际的幻想,提出了一个看似退而求其次、却更具操作性的方案。它承认了各方差异和顾虑,不强求深度融合,而是寻求最低限度的合作与协调。
玄戈沉吟不语。这个方案限制了帝国为所欲为的能力,但也给予了帝国足够的参与度和安全保障,避免了彻底孤立或对抗的风险,尤其提供了监管遗产的合法途径。
星盟内部各派系也能接受,它维护了主权形式,又提供了合作平台。
小殖民地代表则看到了一定的平等性和发声渠道。
苏玥立刻跟进,展示了基于此框架的各种危机处理流程和利益博弈模型,论证其虽不完美,但能显着降低冲突概率,促进长期合作。
接下来的磋商依旧艰难,但终于有了一个大致认可的框架。条款逐字逐句地争论,权益斤斤计较地平衡。
最终,在经过又一轮 exhausting 的马拉松式谈判后,《望舒协定》艰难诞生。
协定宣布成立“星际共同体”协调组织,采纳了凌烨提出的基本架构。关于边境、贸易、军事等具体议题,则达成了诸多“原则性共识”和“继续磋商”的约定,虽未彻底解决,但确立了和平解决的路径。
关于星际遗产,基本采纳了凌烨的提案,决定成立“星际遗产研究所”,具体章程由首届共同体大会细化。
没有欢呼雀跃,只有精疲力尽的代表们在文件上签下名字时,那如释重负又意犹未尽的复杂表情。这是一个充满漏洞、妥协和不确定性的开端,远非理想蓝图,它脆弱得如同蛛网,却又是黑暗中编织出的第一缕微光。
凌烨和苏玥走出会场,相视无言,都能看到对方眼中的极致疲惫和那一丝残存的、不肯熄灭的希望。
“比打十场仗还累。”凌烨轻声道。
“但值得。”苏玥握住他的手,“种子播下了,虽然土地贫瘠,风雨飘摇。”
理想主义在与现实碰撞后,并未粉碎,而是学会了披上务实的外衣,以一种更坚韧、更曲折的方式,顽强地生存下去,等待着也许有一天,能成长得更加茁壮。
星际共同体,这艘注定颠簸的航船,终于勉强下了水。
喜欢星骸继承者请大家收藏:(m.20xs.org)星骸继承者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