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明天咱们去上游的芦苇荡,那里有草鱼。” 陈守义笑着点头,“不过明天要早点来,草鱼早上觅食最积极。”
“太好了!”
凌晨五点的江湾还浸在墨蓝色的晨雾里,陈守义背着钓包走到小区门口时,看见小满已经蹲在路灯下,怀里抱着个鼓鼓囊囊的布袋,书包上的卡通挂件沾着露水,亮晶晶的像颗小星子。
“爷爷!” 少年听见脚步声,猛地站起来,布袋里传出 “沙沙” 的响动,“我妈昨天去菜市场,特意给我买了新鲜的嫩玉米,您说草鱼喜欢吃这个,今天咱们肯定能钓上大家伙!”
陈守义接过布袋,指尖触到温热的玉米,带着刚剥壳的清甜气息。他想起昨天傍晚跟小满说的话 —— 秋天的草鱼要储存过冬的能量,最爱啃食新鲜的嫩玉米和水草嫩芽,而上游芦苇荡深处的草窝,是它们聚集的绝佳地点。“小满有心了,” 他笑着把布袋递回去,“不过钓草鱼得先搭草窝,咱们得早点去,把鱼引过来。”
两人踩着露水往江湾上游走,晨雾像薄纱裹在身上,带着江水的湿润凉意。路边的野草上挂着露珠,沾湿了小满的裤脚,他却浑然不觉,一边走一边翻看笔记本,嘴里念念有词:“草鱼星是大泡带小泡,会跟着水草动;钓草鱼要用长竿,浮漂要调钝一点……”
陈守义走在旁边,听着少年认真的念叨,心里泛起暖意。他想起年轻时跟老战友老张去边境小河钓草鱼的情景 —— 那时候没有现成的饵料,两人就拔岸边的嫩草,用军用匕首切成小段挂在钩上,没想到真钓上了一条两斤多的草鱼,在篝火上烤着吃,肉香能飘出半里地。
“爷爷,前面就是芦苇荡了吧?” 小满突然指着前方,晨雾中隐约能看见一片泛黄的芦苇,在微风中轻轻晃动。
“对,再往前走走,里面有片浅滩,水草长得密,草鱼都在那儿觅食。” 陈守义加快脚步,穿过茂密的芦苇丛时,叶片划过衣服,发出 “沙沙” 的声响。走了约莫十分钟,眼前豁然开朗 —— 一片圆形的浅滩出现在眼前,水面上漂浮着零星的水草,水下隐约能看见鱼群游动的影子。
“咱们就在这儿搭草窝。” 陈守义放下钓包,从里面拿出一把镰刀 —— 这是他特意带来的,刀身已经有些锈迹,却是当年从部队带回来的老物件,锋利依旧。他走到岸边,割下几丛新鲜的水草,捆成小束,在浅滩周围每隔两米放一束,“草窝能留住草鱼,还能让它们放松警惕,等会儿抛竿的时候,要把钩抛在草窝旁边,不能太近,不然会惊到鱼。”
小满蹲在旁边,认真地看着陈守义的动作,手里的笔在笔记本上飞快地画着草窝的分布图,还标注出抛竿的位置。“爷爷,为什么不能把钩抛在草窝里啊?” 他抬头问道,眼里满是疑惑。
“草窝里的水草太密,鱼咬钩后容易缠线,而且钩在草里,鱼不容易发现。” 陈守义一边解释,一边把嫩玉米剥下来,放在一个小盆里,“你看这嫩玉米,要选颗粒饱满的,把玉米粒从中间掰开,露出里面的胚芽,香味能扩散得更远,草鱼更容易上钩。”
小满赶紧学着陈守义的样子剥玉米,手指被玉米汁染得黏糊糊的,却一点都不在意。他选了一颗最大的玉米粒,小心翼翼地挂在鱼钩上,生怕把胚芽弄掉。“爷爷,我挂得对不对?” 他举起鱼钩,眼里满是期待。
陈守义凑过去看了看,玉米粒刚好挂在钩尖上,胚芽露在外面,满意地点点头:“对,挂得很好。现在咱们用长竿,钓草鱼要钓远一点,浅滩中间的水更适合它们活动。” 他从钓包里拿出一根三米长的碳素竿,这是去年儿子给他买的,专门用来钓大鱼,“你试试这根竿,比你的塑料竿沉一点,但韧性好,遛鱼的时候不容易断。”
小满双手接过鱼竿,顿时觉得手臂一沉,赶紧调整姿势,把竿尾顶在腰上。“爷爷,这竿子好重啊,我能拿稳吗?” 他有些担心地问道。
“放心,钓草鱼不用一直举着竿,把竿放在支架上就行,注意看浮漂的动静。” 陈守义帮小满把鱼竿架在支架上,又调整了浮漂的位置,“草鱼吃饵比较慢,会先围着饵料转,试探几次才会咬钩,所以浮漂要调钝一点,等浮漂完全沉下去或者斜着走,再提竿,不然容易脱钩。”
小满点点头,眼睛紧紧盯着浮漂。晨雾渐渐散去,阳光透过芦苇的缝隙洒在水面上,泛着细碎的金辉。偶尔有草鱼跃出水面,溅起的水花落在水面上,激起一圈圈涟漪,让小满的心跟着怦怦直跳。
“爷爷,您看!有草鱼跳起来了!” 小满兴奋地喊道,手指着不远处的水面。
陈守义顺着小满指的方向看去,一条草鱼的影子在水面上一闪而过,鳞片在阳光下闪着银光。“别急,这鱼在觅食,等会儿就会过来咬钩。” 他拿起自己的鱼竿,挂好嫩玉米,轻轻一抛,鱼钩在空中划过一道弧线,准确地落在草窝旁边,浮漂稳稳地立在水面上,露出两目。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江湾钓事请大家收藏:(m.20xs.org)江湾钓事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