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的几个小时里,四人的渔获越来越多。陈守义又钓上了一条六斤多的大鲤鱼,是今天最大的收获;李师傅钓上了几条鲫鱼,说是给家里的小孙女熬鱼汤;老张则钓上了一条翘嘴,鳞片泛着银光,看起来很新鲜;小满也又钓上了两条鲤鱼,虽然比第一条小,却也都在三斤以上。
临近中午,天空突然暗了下来,远处传来隐隐的雷声。“要下雷阵雨了,” 老张抬头看了看天,“咱们先找个地方躲躲,等雨停了再钓,安全第一。”
四人赶紧收拾好钓竿,把装备搬到附近的一个凉亭里。凉亭是水库管理处建的,刚好能容纳几个人。刚躲进凉亭,豆大的雨点就砸了下来,“噼里啪啦” 地打在芦苇叶上,溅起的水花落在水面上,泛起一圈圈涟漪。
“幸好带了绿豆汤,” 李师傅打开保温桶,给每人倒了一碗,“喝点热汤,暖暖身子,这雨估计要下半小时。”
四人坐在凉亭里,一边喝着绿豆汤,一边聊着天。小满拿出 “江湾钓鱼指南” 手稿,开始补充 “雨天钓法”:“雨天钓鲤鱼,要选地势高的钓位,避免积水;饵料要加多点腥味,雨天鱼的嗅觉不灵敏;浮漂要调钝一点,避免水流影响漂相……”
陈守义看着小满认真的样子,心里满是欣慰。这孩子不仅钓鱼技术进步了,还懂得根据实际情况总结经验,这种学习能力,比钓上多少鱼都让他开心。
半小时后,雨渐渐停了,天空放晴,阳光透过云层洒下来,在水面上形成一道道彩虹。“雨停了,咱们回去继续钓,” 老张站起来,收拾好自己的钓包,“雨后的鲤鱼更活跃,肯定能钓上更多。”
四人回到芦苇荡,发现窝子里的鱼星更多了。小满重新挂好饵料,抛竿入水,没过多久,浮漂就有了动静。“提竿!” 小满大喊一声,双手握着竿柄往上一扬 —— 鱼竿弯成了一道弧线,一条三斤多的鲤鱼被钓了上来。
“小满越来越厉害了,” 李师傅笑着说,“现在不用我们指导,自己就能判断什么时候提竿了。”
小满不好意思地笑了笑,继续记录鱼情。下午的时光过得很快,四人又钓上了不少鱼,直到傍晚时分,才收拾好东西准备回家。
回去的路上,小满坐在公交车上,还在兴奋地聊着今天的钓鱼经历,手里的 “江湾钓鱼指南” 手稿又补充了好几页。陈守义、老张和李师傅坐在旁边,听着少年的话,脸上满是笑容。
回到小区,四人把渔获分了分,小满把自己钓的大鲤鱼给了王奶奶一条,还把 “江湾钓鱼指南” 手稿给她看,讲今天在芦苇荡钓鱼的趣事。王奶奶高兴得合不拢嘴,说要给小满做红烧鲤鱼,让他明天来家里吃。
晚上,陈守义家里飘起了红烧鲤鱼的香味。老伴把小满钓的大鲤鱼做成了红烧鲤鱼,还熬了鲫鱼汤,一家人坐在餐桌旁,吃着鲜美的鱼肉,聊着今天的芦苇荡之行,其乐融融。
“爷爷,下次咱们还去水库钓鱼好不好?” 小满一边吃着鱼肉,一边问道,眼里满是期待,“我还想试试钓草鱼,用我新学的‘草窝诱鱼’技巧。”
“好啊,” 陈守义点点头,“等过段时间,咱们去水库的东岸,那里有片水草区,草鱼很多,刚好能试试你的新技巧。”
小满高兴得跳了起来,赶紧拿出 “江湾钓鱼指南” 手稿,在上面写道:“下次目标:水库东岸水草区,用‘草窝诱鱼’技巧钓草鱼!”
夜深了,陈守义坐在阳台上,看着远处的江湾,心里满是幸福。他想起今天在芦苇荡的点点滴滴,想起小满兴奋的样子,想起老张和李师傅的笑容,突然觉得,钓鱼不仅仅是一种爱好,更是一种传承 —— 传承着技巧,传承着情谊,传承着对生活的热爱。
而江湾的故事,还在继续。在这片充满生机和温情的土地上,陈守义、小满、老张和李师傅,还有更多热爱钓鱼的人,会继续书写着属于他们的钓鱼故事,让这份传承和情谊,像江湾的流水一样,源远流长。
喜欢江湾钓事请大家收藏:(m.20xs.org)江湾钓事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