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暑过后,青衣江湾的风里终于带了几分凉意。清晨五点,陈守义背着帆布钓包走出楼道时,脚下的石板路还沾着夜间凝结的露水,踩上去微微发滑。他摸了摸钓包外侧的布袋,里面装着小满昨天特意调制的 “初秋鲤鱼窝料”—— 用发酵玉米、螺蚌肉碎和酒米混合而成,还裹着一层淡淡的酒香,少年说 “初秋鲤鱼要贴秋膘,这窝料最能引大鲤”。
“爷爷!这里!”
小区门口的银杏树下,小满正踮着脚挥手,怀里抱着厚厚的 “江湾钓鱼指南” 修订稿,背上的双肩包侧袋里露出半截新做的木质抄网柄 —— 那是他上周用老槐树的枝条打磨的,柄身上还刻着 “钓友赛” 三个字。“您看我补充的‘初秋鲤鱼习性篇’!昨天跟渔具店王老板聊到半夜,把鲤鱼贴秋膘时的觅食规律都记下来了!”
少年翻开修订稿,里面用橙色笔标注着重点:“初秋鲤鱼多在芦苇根附近的淤泥层觅食,昼夜温差大时,仅清晨五点至七点、傍晚六点至八点活性高;窝料需兼顾甜香与腥香,发酵玉米 + 螺蚌肉碎可刺激食欲……” 每一页都贴着小满画的插图,有芦苇荡钓位分布图,有鲤鱼觅食时的水底场景,还有窝料混合的步骤分解图。
陈守义指尖拂过稿纸上清晰的字迹,心里像被初秋的露水浸过一样清爽。这孩子总把钓鱼的细节琢磨得透彻,比自己当年多了份钻研的劲头。“补充得专业,” 他把修订稿放进钓包内侧,“今天钓友赛的场地就在水库北岸芦苇荡,老张和李师傅已经去布置了,咱们带着窝料赶紧过去,争取给大家做个示范。”
“好啊!” 小满蹦了一下,双肩包里的抄网柄发出轻微的碰撞声,“我还准备了‘钓技小贴士’卡片,等会儿发给大家,上面写了初秋钓鲤鱼的关键技巧,肯定能帮到大家!”
两人踩着露水往公交站走,初秋的清晨满是清爽。路边的银杏树开始泛黄,零星的叶子落在地上,像撒了一层碎金;广场上的晨练队伍已经散去,只剩下几个老人在收拾太极剑,收音机里还飘出几句舒缓的戏曲;卖早点的摊位飘出豆浆的香气,混着油条的油香,勾得人肚子直叫。
公交站台上,已经聚集了十几位钓友 —— 王师傅提着新买的竞技钓箱,箱面上贴着 “江湾钓友赛” 的贴纸;赵叔背着两根长竿,说是一根钓底、一根钓浮,应对不同水层的鲤鱼;小区里的年轻钓友小林和小周,手里拿着笔记本,还带着相机,说要记录比赛过程,整理成 “江湾钓技集锦”;甚至连平时很少出门的王奶奶,也提着一个竹篮,里面装着刚煮好的茶叶蛋,说要给大家当早餐。
“守义,小满,可算来了!” 王师傅笑着迎上来,“我昨晚看了小满的‘初秋鲤鱼攻略’,特意把钓组换成了大号线,就等今天钓大鲤了!”
小满赶紧从双肩包里拿出 “钓技小贴士” 卡片,分给大家:“王师傅,这是初秋钓鲤鱼的关键技巧,您看看,有不对的地方咱们再讨论!”
众人坐上早班公交,车厢里顿时热闹起来。小满拿着 “江湾钓鱼指南” 修订稿,跟大家分享初秋钓鲤鱼的要点:“初秋水温下降,鲤鱼会往深水区移动,但清晨和傍晚都会到浅滩觅食,所以钓位要选在芦苇根附近的深浅交界处;窝料要提前两小时打,让香味充分扩散……”
钓友们听得认真,时不时提问,陈守义和老张则在旁边补充细节 —— 老张分享了自己年轻时在水库钓大鲤的经验,陈守义则提醒大家注意安全,芦苇荡边缘的淤泥深,千万别踩进去。李师傅坐在靠窗的位置,看着窗外掠过的稻田,笑着说:“咱们这哪是去比赛,分明是去开‘鲤鱼钓技研讨会’!”
坐了一个小时公交,再沿着水库边的小路走二十五分钟,一片茂密的芦苇荡出现在眼前。初秋的芦苇已经泛出淡淡的金黄,风吹过,芦苇叶 “沙沙” 作响,像在唱着初秋的歌;芦苇荡边缘的浅滩上,水色清澈,能看到水底的螺蚌壳,偶尔有鲤鱼在水面翻起水花,激起一圈圈涟漪,引得钓友们阵阵惊呼;远处的水库中央,几只白鹭展开翅膀,慢慢飞过,留下一道优美的弧线。
芦苇荡旁的空地上,老张和李师傅已经布置好了比赛场地 —— 用红绳划分出十个钓位,每个钓位旁都插着一面小彩旗,上面写着编号;中间摆着一张长桌,桌上放着比赛规则、计时器和奖品 —— 一等奖是一套崭新的竞技钓竿,二等奖是钓箱,三等奖是饵料套装,都是钓友们凑钱买的。
“大家先集合,听我讲比赛规则!” 老张拿着小喇叭,站在长桌旁,“比赛时间从早上七点到上午十点,共三小时,以钓获鲤鱼的总重量排名;只能用手竿,禁止使用活饵;钓到的小鱼要放回水库,保护生态;安全第一,千万别去深水区!”
众人纷纷点头,开始抽签选钓位。小满抽到了 5 号钓位,就在芦苇根最密集的地方,水深约两米,刚好符合他在指南里写的 “深浅交界处”;陈守义抽到了 3 号钓位,旁边有一片枯芦苇,是鲤鱼藏身的好地方;王师傅和赵叔抽到了相邻的钓位,两人还约定要 “一较高下”。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江湾钓事请大家收藏:(m.20xs.org)江湾钓事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