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钓友们也纷纷围过来,向陈守义请教遛鱼技巧。陈守义耐心地一一解答:“冰融期的鲤鱼力道大但耐力差,刚开始要顺着它的力道放线,等它没劲了再慢慢收线,别让鱼线绷得太近,不然容易断。”
上午十二点,垂钓大赛结束。经过统计,老钓友组以总重量 12.8 千克获得团体一等奖,新钓友组以 8.5 千克获得二等奖,李师傅钓的 “金背鲫” 和陈守义钓的大鲤鱼分别获得 “特色渔获奖” 和 “最大渔获奖”。颁奖仪式上,小满把 “开江纪念竿” 和电子版年鉴的终身会员资格颁给了获奖钓友,引得大家阵阵欢呼。
“接下来,咱们进行‘渔获公益捐赠’!” 王师傅拿着话筒,站在钓位旁,“今天大家钓的渔获,除了留几条自己吃,剩下的都打包好,咱们分发给小区的独居老人和困难家庭,让大家一起分享开江的福气!”
钓友们纷纷响应,把渔获装进提前准备好的保温箱里。小满和几位年轻钓友负责分类打包,把大一点的鱼分给老人,小一点的鱼分给有孩子的家庭,还在每个保温箱里放了一张 “开江福卡”,上面写着 “江湾开江,福气满满”,让捐赠更有温度。
下午一点,公益捐赠队伍分成五组,出发前往小区的独居老人和困难家庭。小满和陈守义一组,负责给住在三楼的张奶奶送鱼。张奶奶今年八十多岁,子女都在外地,平时一个人生活。看到他们送来的鱼和福卡,张奶奶激动得拉着他们的手,眼眶都红了:“谢谢你们,这么冷的天还想着我,这鱼我明天熬鱼汤,肯定香!”
“张奶奶,您别客气,” 小满笑着说,“以后我们常来看您,还跟您说江湾的钓鱼趣事,等天气暖和了,我们还带您去江湾看开江鱼。”
从张奶奶家出来,融雪后的阳光格外温暖,洒在身上,暖洋洋的。小满看着手里的捐赠名单,心里满是温暖 —— 开江渔汛不仅是钓鱼的盛宴,更是传递温情的纽带,这份意义,比任何渔获都珍贵。
下午两点,公益捐赠结束,“江湾生态保护联盟” 成立仪式在江湾的观景亭举行。社区主任刘姐拿着联盟章程,站在亭中央:“今天,咱们成立江湾生态保护联盟,就是要团结所有热爱江湾的人,一起保护江湾的水质、鱼类和植被,让江湾的生态越来越好,让钓鱼文化能代代传承。现在,有请联盟会长陈守义老师讲话!”
陈守义接过话筒,心里满是感慨:“我在江湾钓了几十年鱼,看着江湾的变化,也爱着这片土地。今天成立生态保护联盟,是希望咱们不仅能在江湾钓鱼,更能守护江湾的美。以后,咱们要定期组织水质检测、鱼类保护和植被修复活动,让江湾的水永远清澈,让江湾的鱼永远肥美!”
众人纷纷鼓掌,然后在联盟章程上签字。小满作为联盟的秘书长,负责登记会员信息,还在平板电脑上展示了电子版年鉴的 “生态保护专栏”,上面有江湾常见鱼类的保护知识、水生植物的种植方法,还有水质检测的简易教程,方便大家参与生态保护。
“以后咱们每月组织一次‘江湾生态日’,” 小满说,“大家可以带着孩子来江湾捡垃圾、种水草、观察鱼类,还能在电子版年鉴上记录生态变化,让更多人了解江湾的生态,参与保护。”
社区主任刘姐也表示,会为联盟提供场地和物资支持,让生态保护活动能长期开展。仪式结束后,大家在观景亭前合影留念,照片里,每个人的脸上都满是笑容,身后的江湾泛着清澈的波光,像一块巨大的翡翠,映着大家的身影。
下午四点,开江渔汛大典圆满结束。钓友们和居民们陆续离开,临走前,每个人都扫码关注了江湾公众号,还加入了生态保护联盟的微信群,约定以后一起参与钓鱼活动和生态保护。小满和老钓友们开始收拾东西,把钓具、饵料和电子版年鉴的体验设备整理好,准备带回小区的社区活动中心,方便大家随时查阅。
“今天大家都辛苦了,” 陈守义看着忙碌的众人,笑着说,“咱们晚上在小区广场办个‘开江渔获宴’,把剩下的鱼做成菜,邀请居民们一起吃,也算给今天的大典画个圆满的句号。”
众人纷纷响应,王师傅和王奶奶负责做饭,老张和李师傅负责布置广场,小满和小林则负责通知居民,还在广场上播放今天的开江视频,吸引了不少居民前来围观。
晚上六点,小区广场热闹起来。临时搭建的灶台上,王师傅正忙着做红烧鲤鱼、鲫鱼汤、酥炸鲫鱼,香味弥漫了整个广场;广场中央的桌子上,摆满了各种凉菜和主食,还有王奶奶蒸的 “开江福包”,里面包着豆沙馅,甜香扑鼻;旁边的显示屏上循环播放着开江祈福、垂钓比赛和公益捐赠的视频,引得居民们阵阵称赞。
“来,干杯!” 晚上七点,老张举起酒杯,里面装着果汁,“祝咱们江湾开江渔汛大典圆满成功,祝生态保护联盟越办越好,祝大家新的一年身体健康、渔获满满!”
“干杯!” 众人一起举杯,酒杯碰撞在一起,发出清脆的声响。广场上响起欢快的笑声,与远处的鞭炮声交织在一起,成了新年最温暖的旋律。
喜欢江湾钓事请大家收藏:(m.20xs.org)江湾钓事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