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人接过手册和物资,纷纷称赞小满细心。刘姐笑着说:“小满这孩子,把冬季巡查和公益活动安排得比专业团队还周到,真是咱们四个社区的‘小主心骨’,以后江湾的生态守护,还得靠你们这些年轻人牵头!”
上午七点半,四个社区的四十名巡查队员全部到齐,穿着统一的橙色巡查马甲,像一串流动的安全灯,在雪地里格外显眼。小满和陈守义负责讲解巡查流程和安全规则:“冰面行走要慢,避免追逐打闹;检测时要两人一组,互相照应;发现冰面裂缝或水质异常,要及时记录并上报;遇到越冬鸟类,不要靠近,避免惊扰它们……”
讲解结束后,巡查队员分成四组,向着江湾的四个方向出发。陈守义和老张带领的东社区组负责老洄湾至柳树林段,他们拿着冰锥和卷尺,每隔五十米就凿一个小冰窟窿,测量冰面厚度。“你们看,这个冰窟窿的厚度是 18 厘米,符合安全标准,” 陈守义拿着卷尺,给队员们演示,“要是遇到厚度低于 15 厘米的区域,就用红色的警示旗做标记,提醒后面的人不要靠近。”
老张则在旁边记录数据,时不时还会用手机拍下冰面情况:“这些数据要放进年鉴的年度报告里,明年对比着看,就能知道江湾冬季冰面的变化规律,对以后的冰钓安全和生态保护都有帮助。”
与此同时,小满和西社区的巡查队员负责浅滩至芦苇荡段的水质监测。小满拿着自己做的生态检测仪,教队员们如何取样和检测:“先把取样管伸进冰窟窿里,在水下 30 厘米处吸取水样,然后滴入 PH 试剂,摇晃均匀后,对比色卡判断水质酸碱度,7.0-7.5 是正常范围,超过或低于这个范围就要记录下来。”
西社区的队员老周是第一次做冬季水质监测,手里的取样管有点抖,小满赶紧走过去,帮他调整角度:“老周叔,别慌,取样管要垂直,这样取的水样才准确,你看,这样就能轻松吸上来了。”
在小满的指导下,老周成功取出水样,检测结果显示 PH 值 7.2,属于正常范围。“太好了!” 老周高兴得合不拢嘴,“以前总觉得冬季水质不用监测,今天才知道,冬天的水质变化对鱼类越冬很重要,以后我每个月都来测一次。”
南社区和北社区的巡查队员则负责查看越冬鸟类和芦苇丛的情况。南社区的李姐发现芦苇丛里有几只白鹭在觅食,赶紧让队员们远远观察,不要靠近:“这些白鹭是留鸟,冬天在江湾越冬,咱们要保护它们的栖息地,不要破坏芦苇丛,也不要乱扔垃圾,让它们能安心过冬。”
北社区的阿强则在芦苇丛旁发现了几个被遗弃的塑料袋,赶紧捡起来放进随身的垃圾袋里:“这些垃圾不仅影响美观,还可能缠住越冬的小鱼和鸟类,咱们巡查的时候要顺便清理,让江湾的冬天也干干净净。”
上午十一点,四个社区的巡查队陆续返回集合点,每个人都拿着厚厚的巡查记录和数据。小满和陈守义负责汇总数据,发现江湾大部分区域的冰面厚度都在 15-20 厘米之间,符合安全标准,只有浅滩处有一段 50 米长的区域冰面厚度 12 厘米,已用警示旗标记;水质整体呈中性,PH 值在 7.0-7.3 之间,适合鱼类越冬;越冬鸟类主要有白鹭、灰鹭和野鸭,数量比去年增加了 20%,芦苇丛保存完好,没有明显的破坏痕迹。
“太好了!今年的冬季生态情况比去年还好,” 陈守义看着汇总表,欣慰地说,“这离不开四个社区的共同努力,以后咱们要继续保持,让江湾的生态一年比一年好。”
上午十一点半,《江湾钓鱼年鉴》年度版发布会正式开始。老张拿着话筒,站在集合点的平台上:“今天,咱们不仅完成了跨社区冬季生态巡查,还要见证《江湾钓鱼年鉴》年度版的发布!这本年鉴记录了江湾一年的生态变化、钓技传承和跨社区合作,是咱们四个社区共同的成果,也是对江湾的一份承诺!”
台下响起热烈的掌声,四个社区的巡查队员和居民代表纷纷鼓掌,眼里满是期待。小满拿着年度版年鉴,走上台详细介绍:“这本年鉴分为‘四季生态专题’‘跨社区合作’‘年度数据报告’‘钓友故事集’四个部分,收录了 30 篇学员观察日记、10 份生态饵料配方、20 次跨社区活动记录,还有全年的水质、鱼类、鸟类数据,希望能让更多人了解江湾、保护江湾。”
介绍结束后,小满和陈守义、老张、李师傅一起,给四个社区的代表颁发年鉴年度版,每个社区还收到了一份 “年度生态守护证书”,表彰他们对江湾生态保护的贡献。东社区的代表老周接过证书,激动地说:“谢谢江湾给我们这个机会,以后我们社区会继续参与生态巡查和保护,和其他社区一起,守护好这片水域!”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江湾钓事请大家收藏:(m.20xs.org)江湾钓事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