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过后的青衣江湾,彻底被一层厚厚的冰雪包裹。清晨五点,天还浸在墨蓝色的夜色里,陈守义背着帆布钓包走出楼道时,鞋底踩在结冰的路面上,发出 “咯吱咯吱” 的脆响,像谁在暗处轻轻拨动着冰弦。他裹紧了身上的厚棉袄,怀里揣着一本泛黄的 “年度跨区域协作笔记”—— 里面记录着从暮春到初秋的所有协作数据,扉页贴着小满送的 “跨区域生态守护者” 贴纸,在路灯下泛着暖光。
“爷爷!这里!”
小区门口的老槐树下,小满正踮着脚挥手,怀里抱着一摞 “跨区域冬季生态联合巡查手册”,背上的双肩包鼓鼓囊囊,侧袋里露出半截新做的 “冬季观测套装”—— 包含冰面厚度测量仪、水下温度传感器、鱼类越冬保护网,还有一本 “跨区域冬季守护指南”,封面上印着江湾与邻市湖泊的冬季航拍对比图。少年穿着件亮黄色的羽绒服,像个小太阳般穿梭在雪地里,帽子上的绒毛沾着细碎的雪粒,却丝毫挡不住眼里的光:“您看巡查手册!今天咱们要做三件大事:联合邻市做冬季生态巡查、完成年度跨区域协作成果汇编、指导校园社团开展冬季实践,还要邀请省生态厅的刘处长来参加年度总结会,把全年的协作经验升级为长效机制!”
陈守义接过巡查手册,指尖拂过内页的彩色插图,心里泛起暖意。手册里用漫画画了 “冰面安全检测”“鱼类越冬保护”“水质动态监测” 的步骤,每个步骤都标着清晰的序号,还贴心地标注了 “江湾与邻市的差异操作”—— 江湾冰面厚,重点测安全;邻市湖泊冰面薄,重点做保温;附录里收录了全年的跨区域协作数据,用折线图展示了江湾与邻市的水质、鱼类数量年度变化,细节处满是对跨区域冬季守护的用心。“做得太周全了,” 他把手册放进钓包,“今天的巡查主场地在江湾老洄湾,老张和李师傅四点就去布置检测点了,王奶奶带了新熬的‘姜枣奶茶’,说是寒冬里喝着暖身,还能给巡查队员补充体力。”
“太好了!” 小满蹦了一下,肩上的观测套装晃了晃,“我还准备了‘年度协作成果汇编评分表’,从‘数据完整性’‘协作流畅度’‘成果落地率’三个维度打分,赢的团队能获得‘跨区域生态协作先锋’称号,还能优先参与明年的省级生态项目!一会儿巡查开始后,您带江湾巡查组做冰面检测,我跟邻市的代表负责鱼类越冬对比观测,咱们同步推进,保证年度守护闭环!”
两人踩着积雪往江湾走,寒冬的江湾安静得只剩下风声。岸边的柳树只剩下光秃秃的枝桠,裹着一层薄薄的冰壳,像被冻住的水墨画;芦苇丛早已枯黄,芦花被风吹得漫天飞舞,落在雪地上,像撒了一层碎棉絮;江面上结了厚厚的冰,远处的航标灯在夜色里忽明忽暗,冰面反射着淡淡的光,像一块巨大的玻璃 —— 那冰层下,正是越冬的鱼类,也是今天跨区域巡查的重点保护对象。
走了约莫二十五分钟,江湾的老洄湾冰面出现在眼前。这里早已热闹起来 —— 老张和李师傅在搭建 “跨区域冬季检测区”,用红色警戒线围出五个检测点(江湾 3 个、邻市 2 个远程联动点),每个点旁都摆着冰面厚度测量仪和水下温度传感器,旁边立着块牌子:“江湾 - 邻市冬季生态检测点,安全第一,共护越冬生命”;王师傅和赵叔在整理 “年度成果汇编区”,用木板拼成的长桌上摆着打印机、装订机和全年的协作资料,旁边贴着 “成果汇编目录”,标注着 “春季观测篇”“夏季协作篇”“秋季验收篇”“冬季守护篇” 四个核心板块;小林和小周在布置 “校园实践区”,摆着儿童冰钓竿、简易观测工具和冬季生态课程教材,还立着块牌子:“校园社团冬季实践,让守护不停歇”;甚至连省生态厅的刘处长,也带着专家团队早早到场,手里拿着 “跨区域生态守护长效机制方案”,正跟几位社区主任讨论如何将协作常态化,脸上满是期待。
“守义,小满,可算来了!” 老张放下手里的冰面测量仪,迎上来接过巡查手册,“就等你们的评分表和观测套装了,昨天邻市的吴老师还问鱼类越冬保护网怎么铺,一会儿咱们先开技术培训会,再分组巡查,保证跨区域数据同步顺畅!”
李师傅也笑着凑过来,手里拿着一个装着 “姜枣奶茶” 的保温桶:“小满,先喝点奶茶暖暖身子,今天‘江湾冰面检测’我来带,教大家怎么用测量仪;刘处长带的专家负责审核年度成果汇编,你负责协调各环节进度,咱们分工明确,忙而不乱!”
小满赶紧点头,从双肩包里拿出 “年度协作成果汇编评分表”,分给江湾和邻市的巡查组长:“张爷爷,您负责巡查区的安全,提醒队员别在冰面追逐;吴老师(邻市),您牵头鱼类越冬对比观测,重点看江湾与邻市的水温差异;刘处长,这是全年的协作案例集,一会儿您给提提修改建议,让长效机制更科学!”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江湾钓事请大家收藏:(m.20xs.org)江湾钓事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