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露过后的青衣江湾,银杏叶铺满联盟园区的石板路,踩上去发出清脆的 “沙沙” 声,生态湖的水面泛起粼粼波光,偶尔有候鸟掠过,留下一串轻盈的剪影。陈守义站在收尾期指挥中心的落地窗前,手里握着《2033 全球生态治理收尾期巩固计划》,封面上的全球生态协同图谱用金色线条标注着关键任务 —— 加勒比海珊瑚礁修复成果监测、萨赫勒地区荒漠化治理技术推广、极地冰盖修复成果转化落地。可当他翻到 “北欧生态治理” 章节时,指尖突然停在一行红色预警文字上:“北欧斯堪的纳维亚半岛森林火灾频发,瑞典、挪威、芬兰边境区域森林过火面积超 5000 平方公里,濒危物种北极狐栖息地破坏率达 80%”。
“陈叔!北欧森林火灾紧急报告!” 小满抱着平板电脑一路小跑冲进中心,红色的围巾被风吹得扬起,屏幕里的画面触目惊心 —— 瑞典拉普兰地区的针叶林,熊熊烈火吞噬着高大的云杉,浓烟滚滚直冲天际,原本翠绿的森林变成一片焦黑;挪威特罗姆瑟附近的森林里,火舌沿着地面枯枝快速蔓延,消防员们手持水枪奋力扑救,却难以阻挡火势扩散;无人机拍摄的视频里,芬兰罗瓦涅米的北极狐巢穴被大火烧毁,几只幼狐在焦土上瑟瑟发抖,找不到母亲的踪迹。
陈守义接过平板,快速滑动屏幕查看实时数据:过去两周,斯堪的纳维亚半岛遭遇百年一遇的干旱高温天气,白天最高气温达 28℃,较往年同期升高 6℃,瑞典已有 30 片原始森林被烧毁,挪威的木材产量减少 40%,芬兰的北极狐种群数量从 500 只骤降至不足 200 只。“当地的火灾扑救措施效果怎么样?” 他抬头问道,声音里带着一丝凝重。
“瑞典政府已出动直升机投放灭火弹,但森林面积太大,灭火弹覆盖范围不足 30%,而且高温导致火势反复,刚扑灭的区域很快又会复燃,” 小满调出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发来的报告,“挪威和芬兰的消防设备老化,缺乏智能火情监测系统,只能靠人工巡查发现火情,往往错过最佳扑救时机。三国林业部门联名发来求助函,希望江湾能提供智能灭火技术和生态修复支持。”
陈守义立刻拨通赵叔的电话,听筒里传来设备打包的碰撞声:“赵叔,立刻组建北欧森林火灾应急团队,把东南亚的智能火情监测设备和澳大利亚的航空灭火技术改造后调运过去,用‘跨洲应急通道’转运,务必在 60 小时内抵达瑞典斯德哥尔摩。另外,联系培育基地的跨国项目组,让参与‘森林生态保护’项目的学员加入,这既是收尾期的实战任务,也是项目技术迭代的重要检验。”
“可是陈叔,北欧的针叶林结构和东南亚的阔叶林差异很大,智能火情监测设备可能无法精准识别火情,而且学员们没有寒带森林灭火经验,语言沟通也存在障碍……” 赵叔的声音里带着顾虑。
“斯堪的纳维亚半岛森林是欧洲重要的碳汇库,火灾再持续下去,会释放大量二氧化碳,加剧全球气候变暖,” 陈守义的语气坚定,“让技术团队在转运途中对监测设备进行针叶林适配改造,加装枯枝火情识别模块;学员们带上多语言智能翻译设备,再邀请瑞典的萨米人、挪威的拉普人和芬兰的卡累利阿人部落首领担任生态顾问,他们世代生活在森林周边,掌握着传统的火情预警和森林恢复经验,能帮我们快速适应环境。另外,通知马丁先生协调联合国粮农组织,推动三国建立‘跨区域森林火灾联防联控机制’,我们需要形成‘智能监测 + 航空灭火 + 原住民参与’的立体扑救网络。”
挂了电话,陈守义转身走向大厅墙上的跨洲生态协同地图,手指在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区域重重一点:“小满,把森林火灾数据同步到全球治理数据平台,联系中国、瑞典、挪威、芬兰的林业科研机构,共享火情监测和森林植被数据,让技术团队开发‘森林火灾扩散预测模型’,实时预判火势蔓延路线,为扑救部署提供数据支持。”
就在这时,指挥中心的门被推开,培育基地的跨国项目组学员们穿着统一的橙红色消防实训服站在门口,来自瑞典的学员埃里克手里捧着项目方案,蓝色的眼睛里满是坚定:“陈叔,我们已经准备好了!我是拉普兰人,熟悉当地的森林地形和气候,一定能帮消防员们控制火势!”
陈守义看着这些来自不同国家的年轻人,他们脸上还带着加勒比海珊瑚礁修复后的疲惫,却依旧眼神明亮。“好,” 他拍了拍埃里克的肩膀,“到了北欧,要多听部落首领的建议,他们的传统经验是应对森林火灾的宝贵财富。记住,火灾扑救不仅要控制火势,还要保护濒危物种栖息地,不能为了快速灭火破坏生态平衡。”
学员们齐声应下,转身快步离开,橙红色的身影在金黄的银杏叶映衬下,像一道道守护森林的光。陈守义望着他们的背影,心里清楚,这场跨洲森林火灾扑救战,不仅是收尾期巩固的关键任务,更是对全球生态治理协同深化能力的一次重要考验。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江湾钓事请大家收藏:(m.20xs.org)江湾钓事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