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后的青衣江湾,终于挣脱了寒冬的凛冽。生态湖的冰面彻底消融,岸边的垂柳抽出嫩黄的芽尖,几只早归的燕子在枝头筑巢,偶尔掠过湖面,激起一圈圈细碎的涟漪;园子里的梅花还未谢尽,迎春花已悄然绽放,嫩黄的花瓣点缀在枝头,为初春增添了几分生机。陈守义站在攻坚期突破指挥中心的落地窗前,手里握着《2037 全球生态治理攻坚期突破方案》,封面的全球生态协同图谱上,南极周边海域保护、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冻土修复的标记已用翠绿色标注 “攻坚见效”,而非洲板块上,“东非大裂谷湖泊生态” 一栏却被醒目的橙黄色警报覆盖,旁边的文字触目惊心:“非洲东非大裂谷湖泊水位骤降加剧,维多利亚湖、坦噶尼喀湖、马拉维湖区域湖泊水域面积缩减 42%,130 种淡水生物濒临灭绝,马赛人、基库尤人部落传统游牧与渔业生计崩溃”。
“陈叔!东非大裂谷湖泊生态紧急报告!” 小满抱着平板电脑一路小跑冲进中心,浅蓝色的工装外套上沾着园子里的花瓣,他急促地调出屏幕画面 —— 肯尼亚境内的维多利亚湖沿岸,原本宽阔的湖面退缩出 2 公里宽的裸露湖床,湖床上布满干裂的盐壳,几艘废弃的渔船歪歪斜斜地陷在盐壳中,船身早已被晒得褪色;坦桑尼亚的坦噶尼喀湖周边,依赖湖泊水源的热带草原植被成片枯萎,原本翠绿的草地变成黄褐色,几只长颈鹿在枯萎的灌木丛中艰难觅食;肯尼亚与坦桑尼亚边境的马赛人部落聚居地,传统的红色披风在风中飘动,部落族人正牵着瘦骨嶙峋的牛群,朝着更远的水源地迁徙,而他们赖以生存的湖泊渔业,早已因水位下降无鱼可捕。
陈守义接过平板,手指快速滑动查看联合国非洲经济委员会发来的实时数据:过去一年,东非大裂谷区域降雨量较往年减少 65%,维多利亚湖水位下降 3.8 米,水域面积缩减 3800 平方公里;坦噶尼喀湖深层水温升高 2.3℃,导致湖底氧气含量降低,底层鱼类大量死亡;马拉维湖周边的农业灌溉过度抽取湖水,导致湖泊水位年均下降 1.2 米;依赖湖泊生态的马赛人游牧业收入下降 97%,基库尤人渔业捕捞量减少 92%,已有 5.8 万名原住民因失去生计被迫迁往城市贫民窟;东非大裂谷湖泊特有的慈鲷鱼、尼罗河鲈鱼等物种数量减少 85%,部分珍稀鸟类如非洲鱼鹰已濒临灭绝。“当地的湖泊生态修复措施效果怎么样?” 他抬头问道,声音里带着一丝凝重,目光透过窗户望向江湾的初春景象,仿佛能看到千里之外东非大裂谷湖泊的苍凉模样。
“肯尼亚、坦桑尼亚、马拉维三国已组织人员开展湖泊补水和生态补水,但肯尼亚的补水采用从远处河流调水的方式,调水管道因高温频繁破裂,每天仅能补水 30 万立方米,远低于湖泊蒸发量;坦桑尼亚尝试投放人工鱼礁改善鱼类栖息地,但鱼礁材质在高温暴晒下快速老化,效果仅能维持 3 个月;马拉维则限制农业灌溉用水,但遭到农民强烈反对,部分农民偷偷挖掘沟渠抽取湖水;三国还因湖泊水资源分配存在分歧,肯尼亚认为应优先保障首都内罗毕的城市供水,坦桑尼亚要求优先恢复湖泊渔业,马拉维希望优先满足农业灌溉,治理工作陷入僵局,” 小满调出三国环境部门的联合报告,“三国联名发来求助函,希望江湾能提供智能湖泊治理技术和跨区域协同方案,特别提到想借鉴南极周边海域保护中‘传统智慧 + 现代技术’的模式,因为东非大裂谷的马赛人、基库尤人有独特的湖泊 - 草原共生管理经验。”
陈守义立刻拨通赵叔的电话,听筒里传来热带设备测试的风扇运转声:“赵叔,立刻组建东非大裂谷湖泊生态修复团队,把中国长江中下游的智能湖泊补水技术和南非的热带湖泊生态修复系统改造后调运过去,重点加装‘高温强日照适配模块’和‘东非原住民传统管理适配单元’,东非大裂谷区域夏季气温达 48℃,且昼夜温差大、紫外线强,设备必须能抵御高温老化和紫外线侵蚀。用‘非洲应急绿色通道’转运,协调中国远洋运输集团的恒温货轮,务必在 144 小时内抵达肯尼亚蒙巴萨港。另外,联系培育基地的跨国项目组,让迭戈、索菲亚带领参与过南极周边海域保护的核心学员加入,同时补充熟悉热带湖泊生态的湖泊生态学、热带草原生态学专业学员,这既是攻坚期的突破任务,也是‘热带湖泊生态治理’项目技术标准化适配的重要检验。”
“可是陈叔,东非大裂谷湖泊的生态系统比南极周边海域更复杂,比如湖泊水温分层与鱼类生存的关系、三国的农业与生态利益冲突、马赛人的‘草原神圣性’认知与现代治理的协调,这些都是之前没遇到过的问题,” 赵叔的声音里带着顾虑,“而且肯尼亚侧重城市供水,坦桑尼亚关注渔业恢复,马拉维则优先解决农业灌溉,三国的治理重点不统一,协调难度会更大。”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江湾钓事请大家收藏:(m.20xs.org)江湾钓事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