挂了电话,陈守义转身对小满说:“把亚马逊雨林的砍伐数据、生物分布信息、原住民活动区域地图,同步到全球生态治理数据平台,联系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巴西亚马逊国家研究所、秘鲁雨林保护中心,组建‘亚马逊协同治理专家团’,通过远程视频随时为前线提供技术支持。”
就在这时,指挥中心的门被推开,迭戈、索菲亚带着 110 名学员走了进来。他们穿着统一的深绿色雨林实训服,胸前别着江湾生态联盟的徽章,背包里装着便携式植被检测仪、土壤侵蚀传感器、野生动物追踪器。迭戈手里捧着一份厚厚的方案,眼神明亮:“陈叔,我们已经整理了亚马逊雨林边缘的详细资料 —— 巴西马瑙斯周边的雨林以望天树、橡胶树为主,秘鲁伊基托斯周边则多是棕榈林和藤蔓植物,哥伦比亚亚马逊省有 5 条重要的动物迁徙通道。我们还学了原住民的‘植物叶片状态观察法’,望天树叶片发黄说明雨林轻度退化,亚马逊王莲的生长范围缩小,就是重度破坏的信号。”
索菲亚补充道:“我们还和巴西的雨林保护组织联系过,他们会派向导协助我们,另外,我们准备了 100 套便携式雨水收集器,万一遇到暴雨导致河道涨水,能帮原住民应急。”
陈守义看着这群年轻人,他们脸上还带着五大湖修复后的疲惫,却依旧充满活力。他走上前,拍了拍迭戈的肩膀:“到了亚马逊,一定要尊重原住民的传统。比如他们的‘轮歇耕作’—— 在一片区域耕种 2 年后,就会放弃让雨林自然恢复,我们的造林计划要和这个周期配合;还有‘神圣雨林区’,每个部落都有禁止砍伐和狩猎的区域,安装设备时,一定要预留 100 米宽的自然林带,不能影响他们的祭祀仪式。记住,修复雨林不是简单地种树,而是要恢复‘雨林 - 动物 - 人类’的共生平衡。”
学员们齐声应下,声音洪亮。他们转身离开时,深绿色的身影在秋日的阳光里,像一道道即将扎根雨林的新芽。
一、跨洲奔赴:从江湾到亚马逊雨林边缘的修复准备
迭戈团队乘坐的防潮防腐运输船抵达巴西马瑙斯港时,正值当地的雨季。清晨的马瑙斯港,空气中弥漫着湿热的水汽和雨林特有的植物清香,远处的亚马逊河面上,几艘原住民的独木舟正缓缓划过,岸边的芒果树上,猴子正摘着果实。
巴西环境部代表卡洛斯、秘鲁环境部代表费尔南多、哥伦比亚环境部代表胡安早已等候在港口。卡洛斯穿着印有 “守护亚马逊” 字样的短袖衬衫,眼眶泛红:“迭戈先生,上周巴西马瑙斯周边又有 120 平方公里雨林被砍,卡雅波部落的 15 个村落,已经彻底没有狩猎的地方了;秘鲁的乌卡亚利河,河床比去年抬高了 1.2 米,雨季要是再来暴雨,肯定会发洪水;哥伦比亚瓜希博部落的人,现在每天只能靠挖木薯和野菜充饥,再这样下去,真的要出人命了。”
费尔南多叹了口气:“我们秘鲁的矿业企业,表面上承诺缩小开采范围,暗地里还在偷偷砍伐雨林;巴西的大豆种植园,今年又扩了 3000 平方公里;哥伦比亚的非法伐木者,拿着砍刀就敢进保护区,政府的巡逻队根本拦不住。三国上周开了协调会,还是没谈拢,现在只能靠你们了。”
迭戈跟着三人登上越野车,向卡雅波部落的聚居地驶去。沿途的景象让学员们心情沉重:雨林边缘的道路两旁,整齐排列着碗口粗的树桩,像一个个沉默的墓碑;裸露的土地上,大型拖拉机正在翻耕,准备种植大豆;路边的 “雨林保护警示牌” 上,碎片化指数从去年的 8.3,赫然更新为今年的 11.6,牌子旁边摆放着一束干枯的亚马逊王莲花,那是原住民用来祭祀雨林的祭品。
“亚马逊的雨林破坏,已经持续十年了。” 卡洛斯看着窗外,声音低沉,“我们尝试过很多方法,可要么技术不行,要么利益牵扯太深,现在江湾的经验,是我们最后的希望。”
越野车行驶了三个小时,终于抵达卡雅波部落的聚居地。四百多名原住民早已等候在雨林广场上,他们穿着传统服饰 —— 卡雅波部落的男子,用树皮纤维制成短裙,身上涂着红色的植物颜料,颜料图案是象征雨林的藤蔓;阿丘阿尔部落的男子,戴着插有金刚鹦鹉羽毛的头饰;瓜希博部落的男子,腰间系着兽牙腰带,手里握着木头制成的狩猎长矛。
塔瓦雷首领走上前,他的脸上布满皱纹,眼神却格外锐利。他用带着口音的英语说:“迭戈先生,我们听说你们从中国来,要帮我们修复‘母亲林’,我们很感谢。但你们不能用你们的机器,破坏我们的神圣区,也不能挡住我们狩猎的路线 —— 那是祖先留给我们的生存之路。”
迭戈握着塔瓦雷的手,真诚地说:“塔瓦雷首领,我们来这里,不是要改变你们的传统,而是要和你们一起守护雨林。我们的设备会避开神圣区和狩猎通道,而且我们想向你们学习如何判断雨林的健康状况,比如你们的‘植物叶片观察法’,这些传统智慧,比我们的仪器更懂雨林。”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江湾钓事请大家收藏:(m.20xs.org)江湾钓事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