挂了电话,陈守义又对小满说:“你把亚马逊雨林南缘的所有生态数据,包括雨林退化区域分布、火灾高发区、武装冲突区域、原住民活动范围、传染病高发区,都同步到全球治理数据平台,然后联系中国、巴西、玻利维亚、秘鲁的雨林科研机构,让他们一起开发‘亚马逊雨林南缘生态修复适配模型’,根据不同区域的退化类型 —— 比如火灾烧毁区、开垦退化区、污染退化区,还有部落传统、安全风险、疾病分布、干湿季特点,生成个性化的修复方案,确保每个区域的修复都能精准有效。另外,你再协调国内的传染病防治中心和火灾防控研究所,组建‘亚马逊南缘医疗保障团’和‘火灾防控技术团’,让他们跟修复团队一起出发,确保人员安全和火灾防控到位。”
小满刚点头应下,指挥中心的门就被推开了。迭戈、索菲亚带着一百六十名学员走了进来,他们穿着统一的深绿色防火雨林实训服,胸前的江湾生态联盟徽章在灯光下格外醒目。每个学员的背包里都装得满满当当:便携式植物健康检测仪、动物踪迹传感器、水质监测仪、火灾预警探测器,还有防蚊防疫的装备 —— 长袖防虫衣、驱蚊液、疟疾预防药,甚至还有应对突发火灾的防火毯。
迭戈手里捧着一份厚厚的雨林生态修复初步方案,走到陈守义面前,眼神坚定:“陈叔,我们已经准备好了。出发前,我们做了很多准备工作:一是整理了亚马逊雨林南缘主要区域的资料,比如巴西马托格罗索州的火灾烧毁区,土壤里还残留着大量灰烬,需要先中和酸碱度才能补种;玻利维亚圣克鲁斯省的开垦退化区,土地板结严重,得先松土再种植;秘鲁乌卡亚利省的采矿污染区,需要先清理重金属才能恢复植被。二是学习了卡雅波人的传统监测方法,比如他们的‘雨林植物叶片状态观察法’—— 看巴西坚果树的叶片,如果叶片卷曲、发黄,说明干旱加剧,火灾风险极高;看林下腐殖质的厚度,如果低于 5 厘米,就意味着土壤肥力严重不足,树苗很难存活。三是邀请了国内的传染病专家和火灾防控专家做岗前培训,学员们已经掌握了疟疾、黄热病的基础预防与急救知识,知道怎么识别传染病症状,怎么正确使用防护装备;同时也学会了火灾初期的扑救方法,比如用灭火器、防火沙,还有怎么操作设备的防火系统。”
索菲亚也补充道:“我们还根据干湿季的特点,制定了设备维护计划。湿季的时候,每周都会检查设备的防水系统,清理排水口的杂物,防止洪水冲毁设备;干季的时候,每天都会检测设备的温度,定期给设备降温,同时检查火灾预警系统,确保没有故障。另外,我们还准备了多语言的沟通手册,里面有常用的葡萄牙语、西班牙语和卡雅波语词汇,方便和当地居民交流。”
陈守义看着眼前这些年轻人,他们脸上虽然还带着五大湖流域修复后的疲惫,但眼神里却满是勇气与希望,像盛夏的阳光,炽热而明亮。他走上前,拍了拍迭戈的肩膀,语气里满是信任:“你们这一路,一定要把安全放在第一位。到了亚马逊雨林南缘,要严格遵守联合国维和部队的安全指引,不要擅自进入武装冲突区域和火灾高发区。遇到问题,多和当地的卡雅波人首领、长老沟通,他们世代生活在雨林里,对雨林的了解比任何人都深。比如他们的‘农耕土地轮换’传统,就是根据雨林植被的恢复周期,划分农耕区域和休耕区,休耕的时候让土地自然恢复肥力,这种方法既保护了雨林,又能保证他们的生计,我们的修复工作要多借鉴这种思路。”
他顿了顿,又强调:“还有,卡雅波人有‘神圣雨林区’的传统,那些区域是雨林的水源地、药用植物集中区,也是动物的繁殖区,我们在安装设备的时候,一定要避开这些区域,预留出半径 600 米的自然植物区域,既保证雨林能自然恢复,也不影响原住民的农耕和采集需求。同时,在设备周边要设置防火隔离带,用他们传统的防火植物和现代的防火材料结合,防范火灾风险。记住,我们不是去‘拯救’雨林,而是去和当地居民一起守护它,尊重他们的传统,才能让修复工作真正落地。”
“请陈叔放心!我们一定不会辜负您的期望!” 迭戈和学员们齐声应下,声音洪亮而坚定,在安静的指挥中心里回荡。他们转身快步离开,深绿色的身影在晨光中渐渐远去,像一道道守护雨林的绿光,朝着南美洲的方向出发。
陈守义站在窗前,望着他们离去的方向,心里清楚,这场亚马逊雨林南缘生态修复战,不仅是 2045 收官期的最后补充攻坚任务,更是对全球生态治理技术热带过渡带雨林适配能力、火灾防控能力与综合危机应对能力的终极考验。但他相信,只要技术与传统结合,人与自然同心,就一定能让这片焦土重新焕发生机。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江湾钓事请大家收藏:(m.20xs.org)江湾钓事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