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菲亚也补充道:“我们提前整理了大自流盆地主要草原区域的资料,比如昆士兰州草原与新南威尔士州草原的退化差异、南澳大利亚州草原的沙尘暴高发季节、原住民的传统游牧路线,还收集了原住民的传统监测方法,比如用‘草原植物开花周期’判断干旱程度 —— 像草原核心区的金合欢树开花提前 20 天,说明干旱已达重度级别;牧草高度低于 10 厘米,则意味着草原承载力完全丧失,确保到了当地能快速对接。另外,我们还邀请了国内沙尘暴防控专家与节水技术专家开展岗前培训,学员已掌握沙尘暴防护与节水灌溉设备操作技能。”
陈守义看着这些年轻人,他们脸上还带着亚马逊雨林南缘修复后的疲惫,却依旧眼神明亮,像秋日的阳光,充满坚韧与希望。“好,” 他拍了拍迭戈的肩膀,语气里满是信任,“到了大自流盆地,要严格遵守当地的安全指引,避免在沙尘暴高发期开展户外作业。同时,多听三位首领和长老的建议,比如原住民的‘游牧路线轮换’传统,他们会根据草原植被恢复周期与地下水分布,划分游牧区域与休牧区,确保草原资源可持续利用;还有‘神圣水源地’保护传统,他们会在地下水富集区周边禁止过度开采,维护草原的水资源平衡与原住民生计。记住,草原生态修复不仅要补种牧草、节水灌溉、防治沙尘暴,还要保护原住民的传统生活方式、协调畜牧业发展,维护‘草原 - 牛羊 - 人类’的共生平衡,不能为了短期修复效果,阻断原住民游牧路线或影响牧民生计,比如在安装灌溉设备时,要结合原住民的‘地下水保护圈’原则,预留半径 800 米的地下水涵养区域,确保地下水可持续利用与草原自然恢复。”
学员们齐声应下,声音洪亮,在安静的指挥中心里回荡。他们转身快步离开,浅棕色的身影在秋日的生机中,像一道道守护大自流盆地草原的光,消失在走廊尽头。陈守义望着他们的背影,心里清楚,这场大自流盆地草原生态修复战,不仅是 2045 收官期的终极攻坚任务,更是对全球生态治理技术热带草原适配能力、极端气候应对能力与利益协调能力的终极考验,也是江湾模式向 “全球热带草原生态协同治理范式” 完善的最后一步。
一、跨洲奔赴:从江湾到大自流盆地的修复准备
迭戈团队乘坐的防沙防高温运输船抵达澳大利亚布里斯班港时,正值当地的春季初期。清晨的布里斯班港,空气中弥漫着干燥的热气,远处的大自流盆地草原在阳光下呈现出一片枯黄的景象,岸边的桉树叶子卷曲着,显然是长期干旱的痕迹;港口的温度计显示气温已达 32℃,微风卷起地面的沙尘,让人忍不住眯起眼睛。澳大利亚联邦政府环境部代表马克、昆士兰州环境部代表安娜、新南威尔士州环境部代表本、南澳大利亚州环境部代表露西早已等候在港口,四人脸上都带着焦虑与疲惫。
马克穿着印有 “守护大自流盆地” 字样的短袖衬衫,率先开口:“昆士兰州西部的草原上周又发生了 3 次小规模沙尘暴,沙化面积新增 120 平方公里,23 户牧民因缺水缺草放弃牧场;新南威尔士州北部的地下水位再降 0.8 米,已有 18 口水井彻底干涸,牧民只能靠政府运送的桶装水生活;南澳大利亚州南部的草原,因沙尘暴袭击,5 座牧场的围栏被摧毁,200 多头牛羊走失;昆士兰州与新南威尔士州边境的牧民,上周因争夺有限的地下水资源发生冲突,造成 3 人受伤;再这样下去,大自流盆地的草原就要彻底变成沙漠了。”
安娜也叹了口气,补充道:“我们昆士兰州尝试种植耐旱牧草,但因土壤沙化严重与缺水,牧草成活率仅 4%,种下的幼苗不到两周就全部枯死;新南威尔士州出台地下水开采限制政策,可牧民们为了维持牛羊养殖,偷偷在夜间开采,执法人员根本监管不过来;南澳大利亚州给原住民的生活补贴,每人每月仅 6 澳元,连购买饮用水都不够;联邦政府推广的节水灌溉设备,每套成本高达 2 万澳元,牧民们根本买不起;我们三州就水资源分配多次谈判,昆士兰州要求新南威尔士州减少地下水开采量,新南威尔士州则认为昆士兰州的畜牧业规模过大,双方始终谈不拢,治理工作完全陷入绝境。”
迭戈跟着四人登上越野车,向昆士兰州与新南威尔士州边境的原住民部落聚居地驶去。沿途的景象让学员们心情沉重 —— 大自流盆地的草原上,大片的牧草枯黄倒伏,地面布满干裂的纹路,偶尔能看到几头瘦骨嶙峋的牛羊在艰难地寻找食物;原本流淌的小溪变成了干涸的河床,河床上的石头被晒得滚烫;路边的 “草原保护警示牌” 上,大自流盆地草原的健康指数从去年的 4.8 更新为今年的 1.2,牌子旁边还摆放着原住民祭祀草原的兽骨与植物标本,标本上的植物早已干枯发黄。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江湾钓事请大家收藏:(m.20xs.org)江湾钓事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