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的苔原治理措施,到底有没有效果?” 陈守义抬起头,声音里带着一丝凝重,目光透过窗户望向江湾的秋景 —— 眼前的金色梧桐、飘香桂花,与屏幕里的融化冰川、枯死苔原形成鲜明对比,让他心里格外沉重,手指无意识地攥紧了平板电脑,指节泛白。
小满叹了口气,调出五国环境部门的联合报告,语气里满是无奈:“效果基本可以忽略不计。俄罗斯政府尝试用人工制冷的方式保护永久冻土,可北极地区的电力供应不足,制冷设备每天只能运行 4 小时,根本无法阻止冻土融化,而且每台设备的成本高达 120 万美元,俄罗斯政府只安装了 8 台,覆盖面积还不到 100 平方公里;加拿大政府给因纽特人发放狩猎补贴,每人每月才 150 加元,连购买防寒装备的钱都不够,更别说其他生活开支;美国阿拉斯加州政府想修建防波堤抵御风暴潮,可因北极的严寒天气,混凝土在浇筑后会立刻结冰,根本无法凝固,修建工作开展了半年,只完成了不到 10% 的工程量;挪威政府尝试人工培育苔原植物,可在实验室里培育的幼苗移植到野外后,不到一周就被北极的狂风和低温冻死,成活率仅 2%;冰岛政府则重点监测甲烷释放,可没有有效的减排措施,只能眼睁睁看着甲烷不断从冻土中溢出,去年还因为甲烷爆炸损毁了 2 台价值 500 万美元的监测设备。”
他顿了顿,又补充道:“更麻烦的是,这五个国家还在为北极资源开发与治理责任争论不休。俄罗斯、加拿大、美国都想在北极苔原开采石油和天然气,认为这能缓解能源危机,可开采活动会进一步加剧冻土融化;挪威、冰岛则反对资源开发,主张优先保护苔原生态,可又拿不出足够的资金开展治理;五国在治理资金分摊问题上更是吵得不可开交,俄罗斯要求美国承担 40% 的资金,美国则认为俄罗斯的资源开发活动最多,应该承担主要责任,加拿大、挪威、冰岛也互相推诿,去年五国环境部长在雷克雅未克召开的北极治理会议,开了整整五天,最后只发表了一份没有任何实质内容的‘联合声明’,连最基本的治理目标都没确定。不过还好,他们在上周联名发来紧急求助函,用的是北极科考专用卫星传输的加密文件,里面特别提到想借鉴萨赫勒地区‘传统智慧 + 现代技术’的模式 —— 因纽特人对北极苔原的了解远超任何科研机构,他们能通过冰面的颜色判断冰层厚度,通过风向预测风暴潮,甚至能通过北极星的位置确定狩猎路线,这些传统智慧对苔原修复至关重要。”
陈守义听完,立刻走到办公桌前,拿起电话拨通了赵叔的号码。听筒里传来低温设备测试的 “嗡嗡” 声,夹杂着金属碰撞的清脆声响,显然赵叔正在实验室调试适应极地环境的设备。“赵叔,有个紧急任务 —— 立刻组建北极苔原生态修复团队。” 陈守义的声音格外坚定,没有丝毫犹豫,“技术方面,把中国青藏高原的冻土保护技术和北极科考站的低温适应设备结合起来改造,重点加两个核心模块:一个是‘极地严寒气候适配模块’,北极冬季最低气温能达到 - 67℃,风速经常超过每秒 40 米,还有极昼极夜现象,设备必须能在超低温、强风环境下稳定运行,外壳要用耐低温的航空级铝合金材料,内部加装恒温加热系统,确保核心部件在 - 70℃以上能正常工作;另一个是‘因纽特人传统管理适配单元’,要把他们的传统经验转化为技术参数,比如通过冰面颜色识别冰层厚度的算法、基于风向的风暴潮预警模型、结合北极星定位的狩猎路线规划系统,这些都要融入设备的智能控制系统里。”
他停顿了一下,又详细叮嘱:“还有,北极苔原的生态系统极其脆弱,修复工作不能对现有生态造成二次破坏。设备方面,要研发‘无接触式冻土修复设备’,通过电磁加热的方式稳定冻土结构,避免机械作业对苔原植被的破坏;还要配备‘低能耗甲烷收集装置’,利用北极的低温环境将甲烷液化储存,既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又能为当地提供能源;物资方面,要准备一批耐寒的苔原植物种子,比如北极柳、矮桦树、北极罂粟,这些种子要经过低温驯化处理,确保移植到野外后能存活;还要带一批适合因纽特人使用的防寒装备和改良后的狩猎工具,比如防风防寒的新型冰屋材料、节能型雪地摩托,帮助他们恢复传统生计。运输方面,走‘北极应急绿色通道’,协调中国极地科考船‘雪龙 2 号’负责运输,船上要加装保温舱和防冰装置,确保设备和物资在运输过程中不受低温和海冰影响,务必在 450 小时内抵达俄罗斯摩尔曼斯克港 —— 北极的冬季很快就要来了,一旦海面结冰,船只就无法通行,必须在 10 月底前完成人员和设备的部署。人员方面,让迭戈、索菲亚带领参与过萨赫勒地区修复的核心学员,大概 60 人左右,再补充 40 名懂冻土学、极地生态学、低温工程学、甲烷治理的专家,还有 20 名医护人员,负责应对可能出现的远古病毒感染和冻伤救治,总共 120 人,确保每个修复区域都有完整的技术和医疗保障团队。这是 2045 收官期的极地专项任务,关系到全球气候稳定和极地生态安全,不能出任何差错。”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江湾钓事请大家收藏:(m.20xs.org)江湾钓事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