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的冰盖治理措施,到底有没有效果?” 陈守义抬起头,声音里带着一丝凝重,目光透过窗户望向江湾的秋景 —— 眼前的枯枝败叶、清冷空气,与屏幕里的融化冰盖、死亡生物形成鲜明对比,让他心里格外沉重,手指无意识地攥紧了平板电脑,指节泛白。
小满叹了口气,调出多国南极科考机构的联合报告,语气里满是无奈:“效果基本可以忽略不计。美国尝试用人工制冷的方式加固冰盖,在阿蒙森 - 斯科特科考站周边安装了 15 台大型制冷设备,可每台设备每天需要消耗 5000 度电,南极地区的电力主要靠柴油发电机供应,根本无法满足设备需求,制冷设备每天只能运行 3 小时,加固效果微乎其微;俄罗斯在别林斯高晋科考站周边修建了冰坝,试图阻止冰盖融化,可冰坝在高温和海水侵蚀下,不到三个月就坍塌了,还造成了周边海域的污染;中国在昆仑站周边部署了冰盖监测设备,能实时监测冰盖融化速度,但没有有效的干预措施,只能眼睁睁看着冰盖不断融化;澳大利亚、英国等国家尝试人工培育南极磷虾,可在实验室里培育的磷虾移植到野外后,因无法适应低温和低盐环境,成活率仅 1%;还有多国联合开展的‘南极冰盖保护计划’,因资金分摊问题争论不休,美国、俄罗斯要求中国、印度等新兴科考国家承担更多资金,中国、印度则认为发达国家应承担主要责任,计划实施三年来,仅投入了不到 50 亿美元,远低于预期的 300 亿美元。”
他顿了顿,又补充道:“更麻烦的是,各国在南极资源开发与生态保护问题上存在严重分歧。俄罗斯、挪威、阿根廷等国家想在南极大陆开采矿产资源和油气资源,认为这能缓解全球能源危机,可开采活动会进一步加剧冰盖融化;美国、英国、法国则主张优先开展科学研究,反对资源开发,但又不愿投入更多资金用于冰盖保护;中国、印度、巴西等新兴科考国家则希望在资源开发和生态保护之间寻求平衡,可缺乏足够的话语权;去年在智利圣地亚哥召开的南极条约协商会议,各国代表就冰盖保护问题吵了整整七天,最后只通过了一份‘南极冰盖保护意向书’,没有任何强制性措施,连最基本的保护目标都没确定。不过还好,上周多国南极科考机构联名发来紧急求助函,用的是南极专用卫星传输的加密文件,里面特别提到想借鉴北极苔原‘现代技术 + 科研经验’的模式 —— 中国、美国、俄罗斯等国家的南极科考团队在南极工作了数十年,积累了丰富的冰盖监测和应对经验,比如中国科考团队研发的冰盖稳定性评估方法、美国科考团队的海冰预测模型,这些经验对冰盖修复至关重要。”
陈守义听完,立刻走到办公桌前,拿起电话拨通了赵叔的号码。听筒里传来低温设备测试的 “嗡嗡” 声,夹杂着金属碰撞的清脆声响,显然赵叔正在实验室调试适应南极极端环境的设备。“赵叔,有个紧急任务 —— 立刻组建南极冰盖生态修复团队。” 陈守义的声音格外坚定,没有丝毫犹豫,“技术方面,把中国青藏高原的冻土保护技术、北极苔原的低温适应设备和南极科考站的冰盖监测技术结合起来改造,重点加两个核心模块:一个是‘南极极端环境适配模块’,南极冬季最低气温能达到 - 89.2℃,风速经常超过每秒 50 米,还有强紫外线辐射,设备必须能在超低温、强风、强辐射环境下稳定运行,外壳要用耐低温、抗辐射的钛合金复合材料,内部加装恒温加热系统和辐射防护层,确保核心部件在 - 90℃以上、辐射强度 1000μW/cm2 以下能正常工作;另一个是‘南极科考经验适配单元’,要把各国科考团队的经验转化为技术参数,比如中国的冰盖稳定性评估算法、美国的海冰预测模型、俄罗斯的冰坝加固技术,这些都要融入设备的智能控制系统里。”
他停顿了一下,又详细叮嘱:“还有,南极生态系统极其脆弱,修复工作不能对现有生态造成二次破坏。设备方面,要研发‘无接触式冰盖加固设备’,通过电磁脉冲的方式增强冰盖的结构稳定性,避免机械作业对冰盖生态的破坏;还要配备‘低能耗甲烷收集装置’,利用南极的低温环境将甲烷液化储存,既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又能为科考站提供能源;物资方面,要准备一批适合南极环境的加固材料,比如耐低温的碳纤维复合材料、抗腐蚀的高分子聚合物,用于修复科考站的地基和冰盖裂缝;还要带一批先进的冰盖监测设备,比如高精度的冰盖厚度传感器、实时甲烷浓度监测仪,帮助各国科考站提升监测能力。运输方面,走‘南极应急绿色通道’,协调中国极地科考船‘雪龙 2 号’和俄罗斯的‘北极’号核动力破冰船联合运输,船上要加装保温舱、防冰装置和辐射防护层,确保设备和物资在运输过程中不受低温、海冰和辐射影响,务必在 600 小时内抵达南极中山站 —— 南极的夏季很快就要结束了,一旦进入冬季,海面会被厚厚的冰层覆盖,船只无法通行,必须在 12 月底前完成人员和设备的部署。人员方面,让迭戈、索菲亚带领参与过北极苔原修复的核心学员,大概 80 人左右,再补充 60 名懂冰盖学、极地生态学、低温工程学、甲烷治理的专家,还有 40 名医护人员,负责应对可能出现的远古微生物感染和冻伤救治,总共 180 人,确保每个修复区域都有完整的技术和医疗保障团队。这是 2045 收官期的南极专项任务,关系到全球气候稳定和南极生态安全,不能出任何差错。”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江湾钓事请大家收藏:(m.20xs.org)江湾钓事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