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小满调出越南湄公河三角洲的卫星图,画面里蓝色的海水与褐色的陆地形成刺眼的交界线:“越南的问题更复杂,除了湿地萎缩,还有海平面上升带来的海水倒灌。去年全球海平面上升了 6 毫米,湄公河三角洲的沿海湿地有 12.3 万平方公里被海水浸泡,土壤盐碱化程度超过了 3‰—— 这种盐碱度下,水稻根本无法生长,我们在胡志明市南部的槟椥省看到,原本绿油油的稻田变成了白茫茫的盐碱地,地表结着一层白色的盐霜,踩上去会发出‘咯吱’的声响。当地农民尝试种耐盐的芦苇,可芦苇的经济价值不到水稻的 1/10,很多农户只能放弃土地去城市打工。更严重的是,胡志明市为了扩建港口和工厂,去年填埋了 5.2 万平方公里的湿地,这些湿地原本是‘天然防洪堤’,填埋后洪水直接冲进市区 —— 去年台风‘海燕’过境时,胡志明市有 23 个区被淹,积水最深达 2.5 米,地铁线路被泡了整整 10 天,经济损失超过 80 亿美元。越南环保部门的官员说,如果不采取措施,再过 20 年,湄公河三角洲的 1/3 湿地会被海水淹没,到时候胡志明市可能会变成‘水下城市’。”
陈守义接过平板电脑,指尖在屏幕上缓缓滑动,每一张图片、每一组数据都像重锤,敲打着他的心脏。他点开联合国粮农组织亚太地区办公室发来的加密数据文档,表格里的数字冰冷得让人窒息:过去一年,湄公河流域湿地萎缩速度较往年加快 220%,其中老挝境内减少 21.7 万平方公里(主要集中在湄公河上游的琅勃拉邦、万象省),泰国境内减少 18.9 万平方公里(以东北部孔敬、乌汶府为主),柬埔寨境内减少 23.5 万平方公里(洞里萨湖周边占比 83%),越南境内减少 15.3 万平方公里(沿海三角洲占比 79%);生物多样性方面,湄公河大鲶仅剩 47 只(2035 年还有 2100 只),亚洲象种群数量从 1200 头减少到 132 头,朱鹮仅存 89 只,红树林的覆盖面积从 1.2 万平方公里缩减到 240 平方公里,连最耐旱的芦苇都减少了 98%;沿岸民生数据更是触目惊心:1200 万渔民中,850 万人失去生计,520 万人迁往城市或邻国,渔民人均年收入从 2000 美元降到 120 美元,贫困率从 35% 飙升至 90%;农业方面,四国农田灌溉面积减少 87%,粮食产量减少 90%,越南从 “大米出口国” 变成 “进口国”,去年进口大米 1200 万吨,柬埔寨有 280 万人靠国际援助度日;灾害损失方面,流域内去年发生 18 次洪涝灾害,淹没 1.2 万个村庄,破坏 3500 万亩农田,四国经济损失合计 520 亿美元,其中泰国损失 180 亿美元(主要是农业与旅游业),越南损失 150 亿美元(工业与城市设施)。
“当地政府就没有采取过治理措施吗?” 陈守义抬起头,目光透过窗户望向江湾的春色 —— 眼前的嫩绿与生机,和屏幕里的荒芜形成强烈对比,让他心里格外沉重。他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平板电脑的边缘,指节因用力而泛白。
小满叹了口气,调出四国环境部门的联合报告,语气里满是无奈:“措施倒是采取了不少,可效果基本可以忽略不计。老挝政府 2043 年在琅勃拉邦投放了 5 亿株水生植物幼苗,包括芦苇、香蒲和红树林,可他们没考虑到上游水电站截水导致的水源不足 —— 幼苗种下后,连续 45 天没下雨,土壤干裂成块,幼苗成活率仅 0.9%,最后只能眼睁睁看着它们枯死,投入的 6000 万美元打了水漂。泰国政府 2044 年修建了 120 公里的防洪堤坝,可承包工程的企业偷工减料,用的水泥标号不够,去年洪水一来,80 公里的堤坝就塌了,不仅没起到防洪作用,还导致下游的孔敬府被淹得更严重,有 50 名筑堤工人在堤坝坍塌时被冲走,至今没找到尸体。柬埔寨政府给渔民发生活补贴,每人每月 15 美元,可这点钱连买大米都不够 —— 当地大米价格去年涨了 3 倍,15 美元只能买 10 公斤大米,一个五口之家根本不够吃,很多渔民只能去砍红树林卖钱,一棵成年红树林能卖 5 美元,可这样又加剧了湿地萎缩。越南政府修了排水系统,想把倒灌的海水排出去,可排水管道的直径只有 50 厘米,而且没装滤网,暴雨时泥沙把管道堵得严严实实,积水排不出去,反而淹了更多村庄 —— 去年槟椥省有 12 个村庄因积水浸泡超过 15 天,村民只能撤离,现在那些村庄成了‘蚊子窝’。”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江湾钓事请大家收藏:(m.20xs.org)江湾钓事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