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田儋府邸中那番暗藏机锋的试探与合作约定之后,季风与素心的心境,都发生了一些微妙而深刻的变化。他感到肩上的担子越来越重,不仅仅是墨家传人的责任,更是对素心、石头、公孙先生,以及天下苍生的责任。而素心在一次次危机中展现出的智慧与信任,更是让季风心中那份早已萌芽的情愫,如同雨后春笋般,节节生长,愈发难以抑制。
素心亦然。她看到了季风在墨家学问上的深厚造诣,以及他面对强敌时的坚韧与不屈。她也感受到了季风在危急时刻对她的无声保护,那份不经意的保护欲,让她原本古井无波的心湖,也泛起了丝丝涟漪。她开始更频繁地思考季风的未来,思考墨家的命运,思考自己与他之间,是否还有更深的羁绊。她知道,这乱世之中,能遇到一个如此志同道合、肝胆相照之人,何其不易。
【临淄城:暗流涌动,南下决意】
临淄城,这座曾经繁华的东方大都会,此刻在季风眼中,却如同一个巨大的漩涡,随时可能将他们吞噬。田儋虽然表面上对他们礼遇有加,那笑容温和得如同春风拂面,言语间尽是齐国郎中令的慷慨与豪迈,并承诺会暗中协助他们获取《太乙九宫占》,甚至还派遣了一队精锐护卫,美其名曰“护送”,实则暗中监视。但季风深知,这位齐国权臣的野心远不止于此,他眼底深处那抹不易察觉的精光,以及言语中偶尔流露出的对墨家机关术的探究,都让季风警铃大作。他们与田儋的合作,无异于与虎谋皮,充满了未知的风险。更何况,那神秘的枯瘦老者,其深不可测的武功和对“炎狱之心”的执着,以及可能潜伏在临淄的“玄鸟卫”和秦国“罗网”的势力,都如同悬在头顶的利剑,让他们不敢有丝毫懈怠。
就在与田儋约定后的第三日,季风收到了一封来自苏代的密信。信中只有寥寥数语,却字字惊心:“秦王嬴政已密令‘罗网’,不惜一切代价,追捕墨家传人,夺取‘炎狱之心’。临淄城内,暗流涌动,玄鸟卫与罗网势力已渗透至深。速离齐境,南下楚地,或有一线生机。楚王熊启,或对‘归墟’有所图谋,可借势而行。”
这封密信,无疑证实了季风的猜测,也彻底打消了他们继续留在临淄的念头。秦国的追捕,已然迫在眉睫。而苏代提及的“楚王对‘归墟’有所图谋”,则为他们的南下之行,增添了一层新的变数与悬念。
依据那卷从稷下学宫藏书阁中得到的墨家残卷上,那行用朱砂写就的、几乎难以辨认的小字的指引——“临淄东郊,琅琊旧港,有‘望海楼’,其下或有地宫,乃吾辈先贤避祸之所,亦为……传承火种之地。若后世有缘者得见此卷,可循‘北斗指路,沧海月明’之诀,寻觅故人之踪……”——他们决定,在前往“望海楼”探查之前,必须先寻找到一个更为安全和隐秘的落脚点,并设法与楚地可能存在的墨家核心据点取得联系。残卷中,除了“望海楼”的线索之外,还零星记载了一些墨家弟子在楚国南部活动的片段,其中隐晦地提及了一处名为“云梦泽深处,九嶷山下,墨者隐庐”的所在。季风推测,那里,或许便是楚地墨家一个重要的秘密据点,甚至可能……与墨家失落的传承有着直接的关联。
于是,在与田儋虚与委蛇,约定了后续联络方式之后,季风、素心和石头三人,便匆匆离开了临淄。公孙先生最终还是决定与季风他们同行,他苍老的眼中闪烁着对墨家未来的忧虑,希望能在这乱世之中,为墨家,也为天下,再尽一份绵薄之力。他深知,季风肩上的担子何其沉重,而他作为墨家前辈,理应尽力辅佐。这一次,他们的目标,是遥远而神秘的楚国南部。
【南下之路:途经曲阜】
一路行来,齐鲁大地的春色渐渐被抛在身后。原本连绵起伏的青山,翠绿欲滴的田野,以及偶尔点缀其间的粉墙黛瓦,都逐渐被广袤的平原所取代。空气中弥漫着泥土和草木的芬芳,少了临淄的喧嚣,多了一份旅途的宁静。他们选择避开官道,走偏僻小径,以防秦国“罗网”的追捕。
数日后,季风一行人抵达了儒家圣地——曲阜。这座古老的城池,即便在乱世之中,也依然保持着一份独特的书卷气。高大的城墙,古朴的街道,以及随处可见的儒家学子,都彰显着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季风本无意在此久留,只想尽快穿城而过,继续南下。然而,就在他们即将出城之际,一队身着儒袍的士子却拦住了他们的去路。
“敢问可是墨家传人季风先生当面?”为首的儒生拱手作揖,语气恭敬,但眼神中却带着一丝审视。
季风心中一凛,他没想到自己的行踪竟然如此快便被曲阜的儒家知晓。他平静地回礼道:“晚辈季风,不知诸位有何指教?”
那儒生微笑道:“我等奉颜之推老先生之命,特来相邀。老先生久闻季风先生大名,知先生途经曲阜,特设儒墨之辩,欲与先生论道,以求大道。还望先生赏光。”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消失的墨者请大家收藏:(m.20xs.org)消失的墨者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