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领悟,让季风的心境,在日复一日的钻研中,变得愈发沉静、也愈发坚定。他眼中的焦躁与迷茫渐渐褪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如深潭般的沉稳与……如星辰般的智慧光芒。
素心则会带着石头,在山谷附近的林间采摘各种可以食用的野菜、野果和菌菇,以补充他们日渐匮乏的食物来源。同时,她也会细心地搜寻那些具有特殊疗效或可以用来制作简易药物的草药。她的医术,在这段与世隔绝、缺医少药的隐居生活中,不仅没有丝毫荒废,反而……因为对山林草木更深切的体悟,以及与季风时常进行的关于“道”与“自然”、“生命”与“平衡”的探讨,而进入了一种……返璞归真,技进乎道,更加注重“治未病”和“调和阴阳”的崭新境界。
她常常将采回来的各种草药,用清冽甘甜的山泉水仔细清洗干净,然后用石杵石臼细细捣烂,再以文火慢慢熬制成各种色泽不同、气味各异的药膏或汤剂。那袅袅升起的药香,与山林间清新的草木气息、湿润的泥土芬芳以及洞内燃烧的篝火的淡淡烟火味混合在一起,形成一种……令人心旷神怡,宁静安详,充满了生活气息的味道。这种味道,在季风看来,便是……“家”的味道。
公孙先生的遗物,那几卷关于名家辩合之术的竹简,也被季风和素心仔细地整理、抄录和研读。季风在研习机关术之余,也会时常捧读这些竹简,试图从名家那严谨缜密的逻辑和犀利精准的辩才之中,汲取智慧,磨砺自己的心智。他知道,未来的道路,不仅仅需要精湛的技艺和坚定的信念,更需要……清醒的头脑,明辨是非的能力,以及……在关键时刻,能够以言语为武器,扞卫真理,揭露谎言的善辩之口才。
然而,这种看似平静而充实的隐居生活,这种在暴风雨来临之前的短暂宁静,并未能持续太久。
秦始皇统一天下之后,为了彻底巩固其来之不易的统治,消除一切可能存在的、哪怕是最微小的隐患,对独立思想和民间组织的压制,也变得日益严酷和……无孔不入,如同撒向天下的巨网,每一个网眼都在收紧。
“焚书坑儒”的血腥余波尚未完全平息,一场更为严厉、也更为细致的“编户齐民”和“连坐告奸”的法令,便已在整个大秦帝国境内,以雷霆万钧之势,如同疾风骤雨般推行开来。
所有的黔首百姓,无论男女老幼,无论士农工商,都必须在当地官府登记户籍,编入什伍(五家为伍,十家为什),相互监督,相互告发。若一户之中有人藏匿逃犯、私藏禁书、或是有任何“非议朝政,妖言惑众”的言行,则其邻里亲族皆受株连,轻则流放苦役,重则……满门抄斩!一时间,整个大秦帝国,都仿佛变成了一张密不透风的巨大罗网,将每一个生活在其中的人,都牢牢地束缚在其中,动弹不得,人人自危,风声鹤唳。
而那些曾经在六国时期拥有一定自主权和社会影响力的民间组织,如各地的游侠团体、秘密会社、以及……像墨家这样一度拥有独立武装和严密组织结构的学派,更是成为了秦廷重点清剿和瓦解的对象。秦始皇绝不允许任何独立于其掌控之外的势力存在,任何可能威胁到其绝对权威的思想和组织,都必须……被彻底碾碎!
季风和素心虽然深居简出,行事也极为隐秘,但他们为了获取一些必要的生活物资(如盐、铁器、布匹等)和外界的准确信息(特别是关于秦国朝政动向和对墨家残余力量的追捕情况),偶尔还是会乔装改扮,冒着巨大的风险,前往附近一些相对偏远的山村集镇。
他们也曾试图将一些经过他们改良的、可以提高耕作效率或改善当地百姓生活质量的小型墨家机关(如更为省力的汲水工具、可以提高纺织效率的简易纺车、或是可以预测天气变化、防备山洪的简易“候风地动仪”),悄悄地传授给那些生活困苦、心地善良的山民,希望能以这种润物无声、不露痕迹的方式,践行墨家“利天下”的理念,也……为墨家精神的延续,播撒下一些微弱的种子。
然而,即便是如此隐秘和善意的行动,也最终……如同黑夜中的萤火一般,引起了秦国那些无处不在的密探的注意。
那一日,正值仲秋时节,山林间的树叶已开始泛黄,空气中带着一丝收获的喜悦与……一丝萧瑟的凉意。季风和素心如同往常一般,带着一些用山中特产的珍稀药材和精巧的竹木工艺品,换来的一些过冬所需的米盐布匹和铁器工具,正小心翼翼地返回他们藏身的山坳。
突然,走在最前面的季风,脚步猛地一顿!他那双早已因长期在山林中穿行而变得异常敏锐的耳朵,捕捉到了一丝……不同寻常的声响!那并非风吹草动,也非鸟兽虫鸣,而是……一种极其细微的,金属摩擦岩石的声音,以及……一种被刻意压抑的,属于人类的呼吸声!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消失的墨者请大家收藏:(m.20xs.org)消失的墨者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