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一个多月的日夜奋战,青川经开区上下仿佛被抽紧后又猛然释放的弹簧,积蓄着前所未有的能量,也带着一丝难以避免的疲惫与紧张。
所有的数据都已核定,所有的材料都已装订成册,所有的汇报都已演练了无数遍。
专家顾问团的意见被充分吸收,申报材料打磨得熠熠生辉。
顾省长看了申报材料,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终于,省里的通知到了:由省商务厅牵头,省发改委、科技厅、自然资源厅、生态环境厅等部门组成的联合考评组,将于次日抵达青川经开区,开展为期三天的实地考评验收。
消息传来,管委会大楼里空气瞬间凝固了一秒,随即爆发出更大的忙碌声浪。这是一种大战将至的亢奋与肃穆。
“创升办”最后一遍检查路线安排、会场布置、资料准备、后勤保障,力求每一个细节都完美无瑕。
林万骁亲自带队,把明天考评组要看的每一个点、要走的每一条路线都重新走了一遍,连路边新栽的树苗是否扶正、厂房玻璃是否擦亮都不放过。
“都打起精神来!”林万骁在做最后动员时,声音沉稳有力,试图驱散众人的紧张,“平时怎么做的,今天就怎么展示!我们这半年多的成绩是实实在在的,不是纸糊的,不怕看!考评组的领导专家们是来帮我们找问题、促提升的,大家要以平常心对待,坦诚交流,实事求是!”
话虽如此,但当第二天上午,三辆黑色的公务车组成的车队平稳驶入开发区大门时,所有人的心还是提到了嗓子眼。
考评组阵容强大,带队的是省商务厅一位副厅长,成员皆是各相关厅局的处级业务骨干和专家,个个神情严肃,目光如炬。简单的寒暄过后,便直接进入了工作状态。
考评流程紧密而高效: 第一天:看现场、查实物。考评组兵分几路,一路去看基础设施,道路、管网、变电站;一路去看产业项目,深入知句科技、锐感科技等企业的生产车间、研发实验室;一路去看生态环境处理设施;还有一路随机抽查走访园区内的其他中小企业和商户。
他们的检查极为细致,甚至可称“苛刻”。不是走马观花,而是真的会伸手摸摸设备是否有灰尘,查看消防器材是否在有效期内,随机询问企业员工:“开发区服务怎么样?遇到问题找谁?”“优惠政策都享受到了吗?”还会突然翻看企业的生产记录、环评报告、消防演练记录,与管委会提供的材料进行比对。
管委会安排的引导人员紧张得手心冒汗,但好在前期工作扎实,企业们也是真心认可开发区的变化,回答大多真实正面,偶尔遇到小问题,也能坦诚说明和改进计划。考评组成员听着,不时在本子上记录,脸上看不出喜怒。
第二天:核材料、对数据。 考评组驻扎在会议室,进行一场严格的审计。一摞摞厚重的申报材料被搬进来,他们分头查阅,不时要求开发区相关部门提供原始凭证、支撑文件。 “这张税收增长表,请提供一下分企业、分税种的明细。” “你们说研发投入占比达到2.1%,请提供所有规上企业研发费用辅助账的汇总依据。” “高新技术企业名单,请提供认定证书复印件和申报材料。” 问题尖锐专业,直指核心。负责对接的张宏志、吉同祥等人好象是在接受论文答辩,谨慎应答,及时调取材料。好在前期准备充分,数据真实可靠,虽然过程令人头皮发麻,但总算有惊无险地顶住了压力。
第三天上午:开座谈会、听汇报。 这是最关键的一环。开发区班子成员、各部门负责人、企业代表齐聚一堂。考评组专家们的问题更加宏观和深刻。 一位发改委的专家问:“你们的产业发展规划看起来很美好,但如何避免同质化竞争?你的核心竞争力到底在哪里?” 一位科技厅的领导问:“你们短期内增加了这么多高企和专利,如何保证其质量和可持续性?而不是昙花一现?” 一位商务厅的处长问:“招商引资势头不错,但后续的企业服务、产业生态培育,有什么长效机制?” 问题个个戳中要害。班子成员们根据分工,结合实际情况一一作答,不回避问题,也充分展示亮点和思考。
最后,压轴的是林万骁的整体汇报。 他站起身,走到投影幕前,没有拿厚厚的稿子,只拿着一页简单的提纲。他目光扫过全场,从容不迫。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感谢你们莅临青川经开区检查指导。下面,我用二十分钟时间,向大家汇报一下我们开发区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他的汇报,完全脱稿,数据信手拈来,案例生动鲜活: “半年多前,我们开发区还背着X个亿的历史债务,园区道路坑洼不平,企业投诉不断…我们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刮骨疗毒’…” “现在,大家可以看到,我们的债务下降了X%,新修了X公里道路,引入了X家像知句科技这样的高新技术企业…” “我们的秘诀,不是什么点石成金,而是三句话:用法治化手段优化营商环境(扫黑、清僵尸企业);用市场化机制激发内生动力(青禾资本联动);用‘保姆式’服务温暖企业人心(企业服务中心)…” “对于未来,我们的规划不是空中楼阁。基于现有的产业聚集效应,我们将重点打造‘智能终端+数字经济’的双引擎…”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官场重生从雪夜救大佬到权力巅峰请大家收藏:(m.20xs.org)官场重生从雪夜救大佬到权力巅峰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