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委书记办公室的灯光亮至深夜。林万骁面前摊开着厚厚一摞材料,除了各部门一把手的履历,还有龙湖区近三年的政府工作报告、统计年鉴、信访简报、以及一些重点项目的情况说明。他像一块高效的海绵,疯狂吸收着关于龙湖的一切信息。
李明坊(他心中暂定的秘书考察人选)整理送来的区委办干部文稿,他也快速浏览了一遍,其中几份确实显露出不错的功底和见地,这让他对下一步的人选有了更清晰的盘算。
但眼下,第一场真正的考验即将到来,第二天上午九点,他将主持召开上任后的第一次区委常委会。
常委会会议室就在同一层楼,布局庄重,椭圆形的会议桌象征着集体决策,但座次的排序却无声地宣告着权力的秩序。林万骁坐在最中央的主位,面前放着茶杯和笔记本。他的左手边是区委副书记、区长赵东来,右手边是区委副书记(专职)李建国。其余常委们按照排名依次就座,包括纪委书记马雨来、组织部长陈过房、常务副区长杨同庆、宣传部长叶莉莉(女)、政法委书记李海龙、区委办主任钱友良、统战部长刘小舫、人武部政委郭建军等人。
九点整,林万骁目光扫过全场,声音平稳有力:“同志们,现在开会。今天是新一届区委常委会的第一次会议,主要目的是熟悉情况,研究部署近期重点工作。首先,请东来区长通报一下一季度经济运行情况和当前几项重点工作的进展。”
所有人的目光都投向了赵东来。赵东来清了清嗓子,面前摆着厚厚的讲稿,但他似乎并不需要完全照念。他首先用一系列宏观数据描述了龙湖区一季度的经济“稳中有进”,GDP增速、固定资产投资、财政收入等主要指标均“符合预期”。他的语气带着一种本地资深领导特有的从容,甚至隐隐有一丝不易察觉的倨傲,仿佛在向新书记展示:龙湖的局面,我赵东来撑得住。
然而,当谈到具体问题时,他的语言开始变得艺术化。
“关于几个历史遗留项目的推进,”赵东来端起茶杯喝了一口,语气轻松了些,“比如‘彩虹桥’烂尾楼问题,我们一直在积极协调各方,寻求解决方案。目前主要卡在部分债权债务纠纷和拆迁户的补偿预期过高上,情况比较复杂,需要时间慢慢消化。”他将一个困扰数千户居民、拖了十年的巨大民生疮疤,轻描淡写地归结为“债权债务”和“预期过高”。
“还有信访维稳工作,”他继续道,“总体可控,但个别老上访户的问题确实棘手,比如青龙镇那个因为征地补偿问题上访了七八年的王老五,工作做了无数遍,思想就是不通。这类问题啊,急不得,要靠耐心,靠感情投入。”他将基层矛盾的尖锐性和可能存在的执法不公、补偿不到位等根源性问题,淡化成了个别人的“思想不通”。
赵东来的汇报,听起来面面俱到,实则避重就轻,将龙湖最棘手、最可能引爆雷区的几个问题,用“复杂”、“需时间”、“急不得”等词汇包裹起来,试图给新书记传递一个“局面尚可、不宜大动”的信号。几位与他关系密切的常委,如常务副区长杨同庆,不时点头表示附和。
林万骁始终安静地听着,脸上没有任何表情,只是偶尔在笔记本上记录一两笔。他心中冷笑,赵东来的这套说辞,与他暗访看到的情况、与信访数据反映的问题严重程度,完全不符。这不是能力问题,这是态度问题,是想给他这个新书记来个“下马威”,或者至少是划下一条“勿轻动”的红线。
接下来的几个常规议题,如创建文明城市部署、春季安全生产检查等,讨论都波澜不惊。林万骁多数时间在倾听,让分管常委充分发表意见,只在关键处做几句强调,充分显示了对班子成员的尊重。
会议议程进行到最后一项:人事微调。组织部长陈过房按照程序,汇报了几个因工作需要的平级调动建议。其中一项,是拟将红山镇镇长马文明,平调至更为富裕、距离城区更近的河畔镇任镇长。理由是马文明在红山镇工作多年,经验丰富,需要多岗位锻炼。
提出这个建议时,组织部长陈过房下意识地先看了赵东来一眼。赵东来微微颔首,接口道:“马文明同志我是了解的,在红山镇干了三年,农业结构调整抓得不错,是个踏实肯干的干部。河畔镇正处于产业升级的关键期,让他过去,可以发挥其熟悉农村工作的优势,促进城乡融合。我认为这个安排是合适的。”
其他常委大多沉默,或表示“没有意见”。显然,这可能是赵东来在人事安排上的一次试探,或者是一次惯例的利益平衡。
就在所有人都以为这项调动将顺利通过时,林万骁开口了。他放下手中的笔,目光平静地看向组织部长,语气和缓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审慎:“马文明同志的情况,我简单看了一下。红山镇过去三年的信访总量,在全区各乡镇街道中,一直位列前三。特别是涉及征地补偿、村务公开的集体访、越级访,数量不少。而且,信访量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官场重生从雪夜救大佬到权力巅峰请大家收藏:(m.20xs.org)官场重生从雪夜救大佬到权力巅峰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