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开区调研回来后,林万骁分别单独召见了市统计局、市财政局、市发改委这三个掌握着全市核心经济数据的部门一把手。
首先来到办公室的是市统计局局长杜立刚,一个戴着厚厚眼镜、看起来颇为严谨的中年干部。他抱着一摞厚厚的统计年鉴和月度快报,显得有些紧张。
“杜局长,不必紧张,就是随便了解一下情况。”林万骁语气平和,示意他坐下,“我想看看近几年,特别是过去三年,我市一些关键经济指标的详细数据,比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这些核心数据的月度、季度变化情况,要最原始的基础数据汇总表,不是简报上的那个最终数。”
杜立刚连忙将材料递上,并打开随身携带的笔记本电脑,调出数据库。林万骁让他重点展示了几项数据,尤其是与经开区汇报相关的工业投资、工业产值等指标。他看得非常仔细,不时询问某个数据异常波动的具体原因,杜立刚一一解答,虽然紧张,但回答还算专业,数据链条看似完整。
然而,林万骁敏锐地注意到,当问及某些数据与省统计局反馈数据的差异时,杜立刚的眼神有些闪烁,解释也略显含糊,只说是“统计口径微调”或“企业入库退库动态变化所致”。
紧接着是财政局长李爱国,一个面色红润、身材微胖的干部。他汇报时语气轻松,强调财政收入连年增长,保障能力持续增强。但当林万骁要求查看详细的财政收入构成表,特别是土地出让金收入、非税收入占比,以及重点税源企业(如经开区那些龙头企业)的实际纳税明细时,李爱国的笑容变得有些勉强,提供的数据表格也明显经过“整理”,一些明细项被合并或隐藏。
“林书记,有些企业涉及商业秘密,纳税明细不方便提供得太细……”李爱国试图解释。
“我不是要看单个企业的商业秘密,我是要看结构,看趋势,看真实性。”林万骁打断他,目光如炬,“财政数据是经济的晴雨表,不能变成任人打扮的小姑娘。”
李爱国额头冒汗,连连称是。
最后进来的是发改委主任赵立波,分管规划和项目审批。他带来的资料最多,汇报也最“宏伟”,大谈特谈规划中的重大项目、万亿投资蓝图。林万骁没有纠缠于那些远景,而是直接追问已批复重大项目的实际开工率、资金到位率、工程进度,以及这些项目对当期经济增长的实际贡献率。
赵立波显然准备不足,对于很多项目的实际进展语焉不详,只能反复强调“正在积极推进”、“前景十分看好”。当林万骁拿出经开区汇报中提到的一个号称投资百亿的“新能源产业园”项目,询问其目前实际完成投资额和入驻企业情况时,赵立波支吾了半天,才含糊地说出实际投资可能不到十亿,入驻企业寥寥无几。
三个部门一把手汇报下来,林万骁心中的疑云越来越重。他将三个部门提供的数据进行交叉比对,发现了更多蹊跷之处:
· 统计局公布的工业用电量增速,远低于其报告的工业增加值增速。
· 财政局实际入库的税收收入增速,与统计局公布的GDP增速及企业利润数据存在明显偏差。
· 发改委批复的重大项目数量和计划投资额庞大,但反映在统计局固定资产投资数据和财政局项目税收上的体现却严重不足。
· 几个部门的数据在关键节点(如年度考核期、重要会议召开前)往往会出现同步的、不自然的“翘尾”现象。
这些矛盾和数据之间的断裂带,指向一个可能性:存在系统性的数据造假、注水行为。而且,这种造假显然不是某个部门单独所能完成,需要跨部门的协调和“配合”。
林万骁回想起市长郑国涛在常委会上汇报工作时,那种将问题轻描淡写的态度,以及其主政市政府多年的事实。这些光鲜亮丽、持续高增长的数据,正是郑国涛最重要的“政绩工程”。为了追求这份“政绩”,在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增速自然回落的大背景下,通过数据注水来维持高增长表象,就成了最“便捷”的路径。这也能解释为何经开区实地情况与汇报相差甚远,汇报是基于“需要”的数据,而非实际情况。
问题触及到了市长,这无疑极其敏感。
当天晚上,林万骁将秘书秦致远叫到办公室,神色凝重。
“致远,今天我叫几个部门来汇报数据,你也都在场。”林万骁开门见山,“你有什么感觉?”
秦致远略微沉吟,谨慎地回答道:“林书记,我感觉……数据之间有些地方对不上,逻辑不太通顺。特别是统计局的数据和财政、发改的实际感受,差距比较大。”
“不是差距大,是有人在里面掺了沙子,甚至可能筑了堤坝。”林万骁语气冰冷,“我怀疑,我市的经济数据存在系统性造假问题,而且层级不低。”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官场重生从雪夜救大佬到权力巅峰请大家收藏:(m.20xs.org)官场重生从雪夜救大佬到权力巅峰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