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冷师傅从中牵线搭桥,余庆林很快就和房主见面了。
“就这个院子,年初的时候还回来的,手续齐全。”
房主看上去六十多岁,但实际才五十多。下放的那几年,吃尽了苦头。
并不是每个大队都像二道沟大队那样善待下放人员的,也不是谁都像钟大夫那么幸运。
余庆林对于房主的事情不好奇,他四处看了看这座院子。
正房是四间砖瓦房,东西各一间仓房。前院南北大概有三十米,后院没有前院大,南北不到十米。
院子东侧比较窄,仓房距离院墙也就一米的距离。但是西侧比较宽敞,仓房距离院墙有十来米的距离。
房主说,这本来是两个房号,当时准备盖两个院子的。后来因为一些原因,没盖成。
院子虽然比较宽敞,但是房子比较破败,比冰城租住的那个差远了。但是房子墙体还算不错,就是长时间没住人了,需要好好收拾一下。
房主还领着余庆林看了铺子,就在副食品商店不远的地方,是个三十平的门市,现在空着呢。
两处房产,房东要价两千五百块钱,一口价,不还价。
余庆林感觉牙疼,两千五百块钱啊,他一年也没挣到这么多钱。
余庆林没有立马决定,他要和清妍商量一下。
房东也理解,这是大事,需要好好考虑。
余庆林也没磨叽,直接去邮局给他媳妇打电话了。
清妍接到电话以后,没犹豫,让余庆林买下来。
现在房子不值钱,但是有价无市。过两年,知青大返城,房子会更紧张。
她重来一世,不想憋憋屈屈的生活,在条件允许的前提下,她还是想让自己过得舒服一些。
这也是她没那么想回城的一个原因,实在受不了一家几口挤在一间房里过活。
虽然五林县比不上大城市的繁华,但也有它的优势。
余庆林和清妍商量好,余庆林也没有耽误事,找了冷师傅做中间人,约定明天上午在房管所交易,办手续。
这时候私下买房子还挺麻烦,但是也不是不可以。
第二天,余庆林拿了钱,去了房管所,冷师傅和房东已经到了。
钱给了房东,房东去办了手续,房子和门市都落在了清妍的名下。
余庆林拿着两张证明,心里还是挺激动的, 他和清妍在县里有房子和门市了,这是他们的资产,可以传给儿女的资产。
房东这几天陆续的把手里的房产都出手了,他已经准备好要离开了。虽然有不舍,但是,那几年的经历也让他身心俱疲,不想触景生情。
余庆林回家以后,把两张证明放好,等清妍回来,让她收着。
接下来就是麦收了,余庆林也没有闲工夫收拾房子了,等麦收以后再说吧。
伴随着麦收的结束,高考的成绩也出来了。
知青点剩下的知青,余庆林也不熟,没咋关注。
后来,听说只有两个知青考上,其他的都名落孙山了。
余庆林很忙,没空管那些。
送完公粮,大队组织社员继续修路。
公社的工程队已经把路修好了,四米宽的路面,铺上了厚厚的砂石,从村口通向公社。
余队长他们觉得路面还需要再整理一下,路两侧还要再牢固一下,挖沟,做个路坡,明年春天栽上树,防止水土流失。
余庆林要修房子,和他爹申请了一下,晚几天再去修路。
当然了,家里买了房子,这事也瞒不住。年底清妍回来,他们就要搬到县里去了。
余庆林只说了院子,门市没有说。
余父面上也没说什么,心里是挺惊讶的。没想到,他家这个最能闹腾的结婚以后,日子过得最好。
老二虽然是军官,但是成天不着家,不是出任务就是训练,二媳妇一个人带着两个孩子,也挺不容易。
保家卫国,那是命悬一线的事情,都不知道哪天又受伤了。
老大两口子现在都有了工作,按说日子应该过得不错,但是,两个人私心太重,太能计较。
老三家呢,两口子虽然感情好,但是,一个腿不利索,一个不会说话,还有一个发育比较慢的小子,也是让人不放心。
唉,女儿多了都是债啊!
余庆林可不知道他爹心里的感叹,知道了也不会太在意。
日子都是自己过出来的,谁家的钱也不是大风刮来的。
他为了打猎,爬了多少山,越过多少道岭,草鞋磨破了多少双,身上留下多少伤疤。清妍为了学医,起早贪黑的看书,上山采草药,也吃了很多苦。
这些,谁又能知道呢,在意呢。
余庆林骑着自行车,车上绑着工具,天刚放亮就去县城了。
他得抓紧时间,赶紧把院子收拾出来,修路这事,他不能一直不去。
这院子好几年没住人了,到处都是荒草,还有不少耗子洞。
余庆林先用镰刀把荒草都割了,再把院墙修补一下。这院子是他的了,院墙不修好,随时有人进来,那可不行。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我在七十年代安家落户请大家收藏:(m.20xs.org)我在七十年代安家落户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