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我不一样!”茶心猛地抽回手,声音带着一丝哽咽,“我本就不是寻常茶师,我的感知、我的技艺,都源于那壶灵之力。现在它在消散,我所拥有的一切,都在跟着消失!”她指着案上的盖碗,“你看这碗茶,汤色浑浊,滋味苦涩,哪里还有半分涤尘轩的水准?再过几日,我是不是连茶和水都分不清了?”
玄鉴没有反驳,只是弯腰拾起案上那片最大的青瓷碎片——那是茶烟白龙消散后,茶心一直珍藏着的。他将碎片递到茶心手中,沉声道:“你看这碎片,虽有裂痕,却依旧能映出光影。它曾是茶具的一部分,承载过茶汤的温度,即便破碎,那份茶韵也未曾消散。你亦是如此,即便灵韵流逝,你对茶的初心,对三界的悲悯,都刻在你的神魂里,从未改变。”
茶心握着青瓷碎片,碎片边缘依旧锋利,却不再冰冷。她看着碎片中的倒影,那里面的人影模糊不清,只剩下一团淡淡的灵光,可那灵光中,却隐隐透着一丝执拗。她想起自己初到涤尘轩时,对着满院荒草发誓,要让这里的茶香重新飘遍四方;想起九盏试炼时,即便身陷险境,也从未放弃对茶道的坚守;想起三教茶会上,为了揭露清虚子的阴谋,不惜以壶灵之力相拼。
那些画面清晰如昨,每一个瞬间,都透着对茶道的热爱,对正义的执着。那不是壶灵之力赋予的,而是她自己的选择。
“可我连水温都感知不到了,还怎么谈茶道?”茶心低声道,语气里的慌乱少了几分,多了一丝迷茫。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玄鉴走到案前,伸手拿起那只银壶,往空盖碗里注了半盏水,“你试试,不用指尖去摸,用心去听。初沸如蚕食桑叶,二沸如惊涛拍岸,三沸如雷霆万钧。茶之韵,从来不止于触感,更在于心感。”
茶心将信将疑地走到案前,闭上眼睛,屏住呼吸。茶室里很静,只有炉火燃烧的细微声响,和壶内沸水的轻响。起初,那声响依旧模糊,可随着她心神渐静,脑海中竟浮现出泉水在壶中翻滚的画面——起初只是细小的气泡,像春蚕啃食桑叶般“沙沙”作响;渐渐的,气泡变大,上升的速度变快,发出“咕嘟咕嘟”的声响,像山间的溪流撞击岩石;最后,气泡密集如珠,声响变得雄浑,像涨潮时的海浪拍打海岸。
“是二沸!”她猛地睁开眼睛,语气中带着一丝惊喜。刚才那一瞬间,她没有靠指尖的触感,而是凭着多年与茶相伴的默契,听出了水温的变化。
玄鉴嘴角勾起一抹淡淡的笑意:“你看,茶道早已融入你的骨血,即便失去了一些感知,那份羁绊也不会消失。就像老树枝繁叶茂,即便遭遇风雨,根系依旧深扎土壤。”他顿了顿,又道,“清虚子说你付不起代价,可他忘了,真正的英雄,从不是因为知道代价才前行,而是即便知道代价,也依旧选择挺身而出。‘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这才是你茶心的风骨。”
茶心看着案上那碗重新泡好的茶,汤色清澈,茶香袅袅。她拿起盖碗,轻轻抿了一口,熟悉的清甜滋味在舌尖散开,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甘醇。虽然这碗茶依旧不如她巅峰时期泡的那般完美,却比刚才那碗多了一份韧性。
她低头看了看自己依旧半透明的手,心中的恐慌渐渐散去,取而代之的是一丝坚定。是啊,即便指尖失温,即便灵韵消散,她对茶的热爱,对初心的坚守,也绝不会改变。清虚子的预言又如何?代价再沉重又如何?她是茶心,是涤尘轩的茶师,就算只剩下最后一丝意识,也要泡好最后一盏茶。
“玄鉴,帮我取纸笔来。”茶心放下盖碗,语气平静却带着一丝决绝,“我要把九盏试炼的感悟,灵茶的炮制之法,还有泡茶的心得,都写下来。就算我真的消散了,也要给涤尘轩,给青萝,留下点什么。”
玄鉴眼中闪过一丝赞许,转身去取纸笔。晨光透过窗棂,照在茶心的身上,她的身影依旧有些透明,可那端坐案前的姿态,却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挺拔。案上的青瓷碎片映出她的侧脸,虽模糊不清,却透着一股不屈的韧劲。
她知道,第一次“失感”只是开始,后面或许会有更可怕的变化在等着她。但她不再害怕,因为她明白,真正的茶道,从来不是靠天赋和力量维系,而是靠心。只要心还在,茶火就不会灭,她的灵韵,就永远不会真正消散。
窗外,檐角的铜铃被晨风吹得轻轻作响,清脆的铃声穿过茶室,落在茶心的耳中,像一句温柔的鼓励。她拿起笔,在宣纸上落下第一个字,笔尖划过纸面的声响,与壶内沸水的轻响交织在一起,构成一曲独特的乐章。这乐章里,有失落,有迷茫,更有不屈与坚守——那是茶心与茶道的约定,也是她对这个世界最后的承诺。
喜欢九盏涤魂录请大家收藏:(m.20xs.org)九盏涤魂录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