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个比赛项目是15米手枪速射。
(注:国际标准比赛通常为25米。)
比赛规则如下:
资格赛阶段:选手需射击60发子弹,分为两个阶段,每阶段30发。每个阶段又分为6组,每组5发子弹。
射击时限逐组递减:前两组,每组需在8秒内完成;中间两组,每组需在6秒内完成;最后两组,每组需在4秒内完成。
决赛阶段:通常要求选手在4秒内完成每组5发子弹的射击。
若是在恒温无风的室内靶场进行,这个项目对于在场大多数具备一定基础的参赛者而言,技术难度并不算大,更多是比拼稳定性和心理素质。
然而,俱乐部为了增加挑战性和贴近实战的变数,今年特地将这个项目设置在室外靶场。
此时正值一月底,魔都当日气温仅3摄氏度,伴随着西北风3级,空气中还弥漫着一层薄薄的晨雾。
参赛选手为了保持身体灵活性和射击动作的流畅度,衣着普遍较为单薄。
在这种环境下,15米的近距离,风力和温度对子弹弹道本身的轨迹影响微乎其微,但对射手本身状态的影响却极为显着。
这不再仅仅是比拼谁打得更快更准,更是对选手基本功底、身体耐寒能力、心理稳定性和环境适应能力的综合考验。
室外靶场的寒风吹在脸上,让大多数习惯了恒温室内环境的参赛者都不自觉地打了个寒颤,心中暗自腹诽俱乐部这“满满的恶意”。
他们平日练习多在室内,即便偶尔在室外,也多半会选择风和日丽的好天气。
放眼望去,整个准备区里,只有寥寥数人依旧面色平静,仿佛丝毫不受恶劣环境的影响。
秦渊,便是其中之一。
“哔——!”
清脆的哨声划破冷空气,裁判手中的旗帜高高举起。
“第一组:1~4号参赛选手,就位!”
四名选手应声出列,快步走到各自的射击点位站定。
每位选手身后,都紧跟着一名身着俱乐部制服的安全员。
这些安全员均由经验丰富的教练担任,他们的首要职责是确保绝对安全——既要防止选手因紧张或操作失误导致危险,更要警惕任何可能针对观众席的极端行为。
毕竟,今日观众席坐满了人,安全不容有失。
“开始!”裁判手中的旗帜猛地挥下。
砰!砰!砰!砰!砰!
赛场上瞬间爆发出密集的枪声,打破了原有的寂静,火药味开始在场地上弥漫。
“退膛!验枪!”
裁判高亢的声音再次响起。
四名选手动作熟练地进行退膛操作,并仔细检查枪膛,确认内部已无子弹后,纷纷举手示意。
“检查完毕!”×4
“安全员上前换靶!”
四位安全员迅速上前,各自负责更换靶纸,记录员则准备记录第一轮的成绩。
第一组选手在寒风中完成了他们的首轮射击。
从他们略显僵硬的动作和微微发红的鼻尖可以看出,低温与寒风确实带来了不小的困扰。
1、4号41环。
2、1号40环。
3、2号38环。
4、3号37环。
电子记分牌上实时显示出第一组的初步成绩,环数普遍低于平日他们在室内训练的水平,甚至有一名选手出现了明显的脱靶。
“第二组:5~8号参赛选手,就位!”
随着裁判的指令,第二批选手顶着寒风步入射击位置。
枪声再次响起,但节奏似乎比第一组更显急促和些许凌乱。
糟糕的环境正在无情地放大每一位选手的技术瑕疵和心理波动。
观众席上,林妙妙、邓小琪和刘佳琪裹紧了工作人员提供的保暖毯,看得目不转睛。
她们虽然不懂太多专业细节,但从选手们紧绷的身体和并不理想的成绩也能感受到比赛的艰难。
“秦老师什么时候上场啊?”林妙妙小声问,她已经有点被冻得鼻子通红了。
“快了快了,老哥是17号,排在第六组呢!”刘佳琪掰着手指头算道。
邓小琪则更细心一些,她注意到,在大部分选手都冻得有些缩手缩脚的时候,准备区里有几个人却始终身姿挺拔,气息沉稳,仿佛周围的寒风与低温与他们无关。
她的目光不由自主地再次投向秦渊所在的方向,看到他正平静地活动着手腕和手指,进行着热身。
一组接一组的选手上场、射击、下场。
成绩普遍不尽如人意,偶尔出现一个高分,便会引来观众一阵低低的惊叹。
俱乐部设置的“恶意”环境,成功地让比赛充满了悬念和挑战。
“第四组比赛结束!请选手退场!”裁判的声音通过喇叭传来,“第五组选手准备!13、14、15、16号选手,就位!”
被点到的四名选手深吸了一口冰冷的空气,努力驱散身体的寒意,快步走向各自的射击点位。
他们的动作比起前几组选手,似乎更多了几分刻意的控制和谨慎,显然是在努力对抗环境带来的不利影响。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综视之我的金手指是进度条请大家收藏:(m.20xs.org)综视之我的金手指是进度条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