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教授?”林砚眼睛一亮。他在警校时,曾看过张教授发表的论文,关于利用简易工具进行颅像复原的研究,当时还觉得这种技术离自己很远,没想到现在会想到这个办法。
“对,就是省厅技术科的张教授,听说他以前复原过抗战时期的颅骨,很有经验。”苏晓说,“不过张教授性子倔,最看重实证,要是没有足够的理由,他不一定会来南州。”
林砚攥了攥手里的标本袋,硬币的边缘隔着塑料袋硌着手心。他抬头看向远处的警局方向,雨雾里,那栋两层小楼的轮廓隐约可见。“不管怎么样,得试试。”他说,语气很坚定,“这案子不能就这么卡住,死者总得有个名字,有个归宿。”
回到局里,尸体被送进法医室,苏晓立刻开始解剖。林砚则回到办公室,翻出省厅的通讯录,找到了张教授的电话。电话接通时,他深吸了一口气,尽量让自己的语气平静:“张教授您好,我是南州市公安局的见习刑警林砚,我们这里发生了一起抛尸案,死者身份无法确认,想向您请教颅像复原的可能性……”
电话那头传来一个苍老却有力的声音,带着几分质疑:“颅像复原?你们南州有能做颅骨测量的设备吗?没有精准的数据,复原出来的画像也是白费功夫。”
“我们没有专业设备,但苏法医是医科大学毕业的,能进行基础的颅骨测量,我可以把测量数据和颅骨照片寄给您。”林砚急忙说,“死者已经死亡超过七天,身份不明,要是再找不到线索,恐怕就永远没人知道她是谁了。张教授,求您给我们一个机会。”
电话那头沉默了几秒,然后传来张教授的声音:“把死者的基本情况和颅骨照片寄过来吧,我看看再说。记住,数据要准,差一毫米都不行。”
林砚心里一松,连忙道谢:“谢谢您张教授!我们马上准备,今天就寄出去!”
挂了电话,他立刻去法医室找苏晓。苏晓刚做完初步解剖,摘下口罩,脸上带着疲惫:“死者是女性,年龄在25到30岁之间,胃里没有食物残留,可能是死前长时间未进食。颈部扼痕明显,是致命伤。另外,我在她的指甲缝里发现了一点纤维,像是某种粗麻布的,可能来自凶手的衣服或者抛尸用的麻袋。”
“太好了,这些都是重要线索。”林砚把联系张教授的事告诉她,“你尽快把颅骨测量数据和照片整理出来,我们今天就寄去省厅。”
苏晓点点头,眼里也有了光:“我这就弄,争取今晚之前寄出去。”
林砚走出法医室,走廊里很安静,只有窗外的雨声还在淅淅沥沥地响。他走到值班室门口,看见老张正在整理失踪人口的报案记录,眉头皱得很紧:“林警官,沿线派出所都问过了,最近一个月,除了一个走失的老太太,没有符合条件的失踪女性报案。”
林砚心里沉了沉,但很快又打起精神:“没关系,张教授那边有希望了,等复原画像出来,咱们再扩大排查范围。”他拿起桌上的结案报告,“校园埋尸案的报告我已经写好了,你先看看,没问题的话就交给李队。”
老张接过报告,翻了几页,忍不住感慨:“林警官,你这脑子是真好用,要是换成别人,这两起案子说不定还得卡好久。”
林砚笑了笑,没说话。他走到窗边,看着外面的雨。雨还在下,但天边似乎透出了一点微光。他想起那枚壹角硬币,想起法医室里的颅骨,想起电话里张教授的承诺。
这案子很难,难在没有线索,难在技术落后,但他不能放弃。就像在警校时教官说的,刑警的职责不是只破容易的案子,而是要在没有路的地方,走出一条路来。
他拿起笔,在笔记本上写下:“铁路抛尸案:1. 寄张教授颅骨数据及照片;2. 排查粗麻布来源;3. 扩大失踪人口排查范围至周边县城。”
窗外的雨渐渐小了,一缕阳光透过云层,照在笔记本上,把那些字映得格外清晰。林砚知道,接下来的路还很长,但他已经准备好了。
喜欢淬火警魂1985刑侦笔记请大家收藏:(m.20xs.org)淬火警魂1985刑侦笔记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