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晓在一旁点头:“我之前去省厅培训,看到他们有台指纹比对仪,据说要十几万,相当于我们市局半年的经费。而且就算买了,也没人会用,还得派人参训,又是一笔开销。”
林砚沉默了。他知道李建国和苏晓说的是实话——1985年的中国,大部分地区的公安系统还在靠“人海战术”和“经验办案”,现代刑侦技术对他们来说,既陌生又昂贵。但他更清楚,如果不升级技术,像走私案这样的复杂案件,只会越来越难破,甚至可能让凶手逍遥法外。
“经费不够,可以先申请小额的,比如先买几台物证烘干机和复印机。”林砚拿起桌上的登记册,指着上面模糊的字迹,“你看,这些赃物登记信息,因为纸页受潮,好多字都看不清了,如果有烘干机,就能保存得更久。而且复印机可以提高效率,不用再手抄账本、口供,减少错误。”
他顿了顿,又看向李建国:“至于老同志们的意见,我们可以先做试点,比如在下次案件里,用新设备辅助勘查,让他们看到效果。上次采窖女尸案,我们用现代手法提取泥土矿物质,不也是让大家慢慢接受了吗?”
李建国看着林砚坚定的眼神,又看了看桌上的外汇券和外文标签,沉默了半天,终于把烟蒂扔在地上,用脚碾灭:“行,你写个申请报告,我帮你递上去。不过丑话说在前头,局长能不能批,我可不敢保证。”
“谢谢李队!”林砚立刻拿起笔,在笔记本上写下“设备申请报告”几个字,笔尖划过纸页的声音,在安静的仓库里格外清晰。
苏晓看着他认真的样子,嘴角忍不住上扬:“我帮你整理资料吧,省厅那台指纹比对仪的参数,我记在培训笔记里了,可以附在报告后面,让局长看看具体用途。”
周明远也笑着说:“要是真能买复印机,以后我再也不用手抄口供了,这老眼昏花的,抄一次错三次。”
仓库里的气氛渐渐轻松起来,林砚低头写报告时,指尖突然顿住——他想起父亲林卫国的档案里,有一页提到“1975年,参与调查码头走私案,因证据不足搁置”。而现在虎哥团伙的走私线索,会不会跟父亲当年的案子有关?
这个念头闪过脑海时,他的心脏猛地一跳。他抬起头,看向窗外——南州港的方向,隐约能看到货运船的烟囱,冒着淡淡的黑烟。或许,解开父亲牺牲真相的钥匙,就藏在这些走私线索里。
“小林,发什么呆呢?”李建国拍了拍他的肩膀,“报告赶紧写,明天一早就递上去,晚了说不定经费就被别的部门抢了。”
“嗯,好。”林砚回过神,握紧笔,继续在笔记本上写起来。阳光透过窗户,照在他的笔记本上,把“指纹比对仪”“物证烘干机”这些陌生的词汇,映照得格外清晰。他知道,这条路肯定不好走,但为了真相,为了能让更多案件水落石出,他必须走下去。
当天傍晚,林砚把写好的申请报告交给李建国时,李建国看着报告上详细的设备用途和预算,忍不住拍了拍他的肩膀:“你这小子,考虑得比我还周全。放心,明天我亲自去找局长,就算磨破嘴皮子,也得让他批一部分经费。”
林砚笑了笑,没说话。他知道,这只是第一步。接下来,还有审讯阿海、追查三号货轮、联系外贸局核对外汇券来源等一系列工作在等着他。但他不怕——从穿越到1985年的那天起,他就知道,守护正义的路,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
回到宿舍时,他把父亲的档案拿出来,翻到那页关于走私案的记录,用铅笔在“码头”两个字下面画了一道横线。月光透过窗户,照在档案上,也照在林砚的脸上。他轻声说:“爸,我一定会找到真相的。”
喜欢淬火警魂1985刑侦笔记请大家收藏:(m.20xs.org)淬火警魂1985刑侦笔记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