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我马上办!”苏晓的声音里带着一丝雀跃,挂电话前还加了句,“林砚,注意保暖,省厅比南州冷。”
挂了电话,林砚把苏晓的发现跟李建国、王浩说了一遍。王浩这下彻底服了,伸手拍了拍指纹仪:“以前是我小瞧这玩意儿了,看来以后查案,还得靠你们这些年轻人的新办法。”
“不是新办法,是老办法加新工具。”林砚笑着摇头,拿起张广才的卷宗,“现在线索够了,得赶紧确认他的行踪。王科长,麻烦你联系商丘市局,查一下张广才现在在哪,他的货车车牌号是多少。”
王浩立马转身去打电话,办公室里又只剩下林砚和李建国。李建国看着卷宗上张广才的照片,眉头又皱了起来:“这小子要是知道我们盯上他了,会不会跑?”
“很有可能。”林砚走到窗边,擦掉玻璃上的白霜,看着外面飘起的小雪花,“长途货车司机常年在外跑,熟悉各省的路线,要是他弃车潜逃,抓起来就难了。”
正说着,王浩拿着电话听筒跑了过来,脸色有些难看:“不好了!商丘市局刚回电,张广才半个月前就从货运公司辞职了,他那辆解放牌货车也卖给了二手车市场,现在没人知道他去了哪!”
李建国的搪瓷缸子重重顿在桌上,水洒得更多了:“辞职?卖车?这是早有准备啊!”
林砚却没慌,他拿起张广才的卷宗,快速翻到“社会关系”那一页——上面写着张广才有个妹妹在甘肃兰州,去年刚结婚。“李队,你看这里。”林砚指着“妹妹张广莲”的名字,“张广才在卷宗里写过,他跟妹妹关系最好,逢年过节都会去兰州。现在他辞职卖车,很可能是想逃到兰州躲起来。”
王浩也凑过来看,点头道:“有道理!豫皖苏三省现在都在查他,他肯定不敢待在周边,往西北跑确实是个好选择——那边地形复杂,又是跨省,追查起来难度大。”
林砚拿起笔,在纸上快速写下“紧急行动方案”:第一,让商丘市局查封张广才卖掉的货车,提取车内残留的纤维和指纹,确认是否与案发现场一致;第二,联系兰州市局,监控张广莲的住处和通讯,一旦发现张广才的踪迹,立刻布控;第三,他们现在就出发去商丘,从货车的二手车买家入手,问清楚张广才卖车时有没有透露去向。
“我跟你去商丘!”李建国立刻表态,他抓起搭在椅背上的军大衣,往身上一裹,“这案子拖了快三个月,受害者家属都快熬不住了,必须尽快抓住这小子!”
林砚点头,转身对王浩说:“王科长,省厅这边就麻烦你了,苏晓传过来的纤维报告,还有货车的勘查结果,一有消息就给我们打电话。”
“放心!”王浩拍着胸脯保证,“我这就去安排,你们路上注意安全,雪天路滑,开车慢点儿。”
林砚和李建国没耽误时间,揣着张广才的卷宗,拎着简单的行李就往外走。省厅门口的雪已经下大了,地上积了薄薄一层,踩上去“咯吱”响。李建国发动了那辆老吉普,引擎“突突”响了半天才启动,车玻璃上的霜花得用硬纸板刮半天才能看清路。
“小林,你说这趟能抓住张广才吗?”李建国握着方向盘,眼睛盯着前方被雪雾笼罩的公路,声音里带着一丝期待。
林砚望着窗外飞速倒退的白杨树,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卷宗的边缘:“肯定能。他就算跑得再远,也会留下痕迹——货车的买家、兰州的妹妹、还有他身上的命案,这些都是拴住他的绳子,跑不掉的。”
老吉普在雪路上颠簸着前行,车灯光刺破雪雾,像两把锋利的刀,劈开了笼罩在“红衣女尸案”上的迷雾。林砚知道,这只是跨省追凶的第一步,接下来等待他们的,可能是更恶劣的天气、更复杂的地形,还有更狡猾的凶嫌。但他不害怕——手里有指纹、有纤维、有清晰的线索,身边有并肩作战的战友,再远的路,再难的案,只要朝着正义的方向走,就一定能走到头。
他从口袋里掏出个小本子,上面记着这几个月整理的“现代刑侦工作法”,翻到“指纹比对”那一页,又添了一行字:“1985年1月12日,省厅指纹仪首次成功匹配跨省凶嫌指纹,为后续追凶提供关键方向。”写完,他把本子塞回口袋,抬头看向窗外——雪好像小了些,远处的天边,隐约透出一丝微弱的光。
喜欢淬火警魂1985刑侦笔记请大家收藏:(m.20xs.org)淬火警魂1985刑侦笔记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