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
滚烫的风裹着沙粒,狠狠砸在吉普车的挡风玻璃上,留下一道道模糊的白痕。林砚抬手抹了把额角的汗,指尖触到皮肤时,烫得像碰了烙铁。副驾上的对讲机滋滋啦啦响着,传来队员小王带着喘息的声音:“林队,我们……我们已经快三个小时没找到水源了,老赵的嘴唇都裂了。”
林砚低头看了眼仪表盘,油表指针卡在“1/4”的位置,水温表却快飙到红线。他抬眼望向窗外,连绵的沙丘像被烤化的金子,在阳光下泛着晃眼的光,连一只飞鸟的影子都没有——这里是西北边境的库姆塔格沙漠边缘,他们已经追了凶手张磊整整两天。
三天前,省厅刚引进的指纹比对设备传来消息:张磊的指纹,与豫、皖、苏三省“红衣女尸案”现场提取到的模糊指纹完全吻合。这个跑了大半年的长途货车司机,专门挑选穿红色衣服的独居女性下手,作案后抛尸铁路沿线,靠着灵活的货运路线横跨四省,一直逍遥法外。直到林砚提出建立“跨省犯罪信息库”,整合了各地的目击证人证词(都提到一辆蓝色解放牌货车),才锁定了张磊的行踪。
“再坚持半小时。”林砚抓起对讲机,声音因缺水有些沙哑,“刚才我看地图,往前十公里应该有个废弃的水文站,那里大概率有储水罐。”
他话刚说完,后座的老赵突然咳嗽起来,手里的水壶晃了晃,只倒出几滴浑浊的水。“林队,我没事。”老赵摆摆手,把水壶递还给小王,“你年轻,留着点水。这张磊也太能跑了,居然敢往沙漠里钻,他就不怕自己渴死?”
林砚没接话,目光落在车窗外的沙地上。昨天傍晚,他们在国道旁发现了张磊那辆蓝色解放货车的轮胎印——轮胎花纹里卡着半片红色布料,和第三起女尸案受害者衣服的材质一模一样。可追到沙漠边缘时,车印突然变得凌乱,像是凶手故意绕了圈子。
“停车!”
林砚突然喊了一声,司机老周猛地踩下刹车,吉普车在沙地上滑出半米远,扬起一阵黄沙。小王探头问:“林队,怎么了?”
“你们看这里。”林砚推开车门,滚烫的沙子立刻透过鞋底渗进来。他蹲下身,手指轻轻拂过沙地上一道新鲜的车辙,车辙边缘凝结着一层薄薄的白霜。“这是盐霜。”他捻起一点放在鼻尖闻了闻,“张磊的货车肯定经过了盐碱地,而且时间不超过一小时——盐霜还没被风吹散。”
老赵和小王也下了车,蹲在林砚身边。小王皱着眉:“可这附近哪来的盐碱地?地图上没标啊。”
“不是天然盐碱地。”林砚站起身,望向远处一道隐约的土黄色线条,“是人为的——去年我在警校学过,西北边境有些牧民会在水源附近撒盐,防止牲畜走失。张磊往这个方向跑,肯定是为了找水。”
他刚说完,对讲机突然响了,是留守在国道卡点的队员:“林队!我们查到了!张磊半个月前在附近的牧民点买过一桶淡水,当时他说要跑长途,牧民还提醒他沙漠里有个‘月牙泉’,是最近的水源!”
“月牙泉!”老赵眼睛一亮,“我知道那个地方,以前跑运输的时候路过过,就在前面那道土梁后面!”
林砚立刻翻出地图,用红笔在土梁位置画了个圈:“老周,把剩下的油省着点用,我们往月牙泉方向开。小王,你跟老赵把武器检查好,张磊手里有凶器,肯定会负隅顽抗。”
吉普车重新启动,这次的方向比之前更明确。沙粒敲打着车身,像是在倒计时。林砚靠在椅背上,闭上眼睛回忆着“红衣女尸案”的细节:第一个受害者是河南的纺织女工,被发现时穿着红色连衣裙,脖子上有勒痕;第二个是安徽的卖菜阿姨,红色围裙被撕成碎片;第三个……想到这里,林砚攥紧了拳头——他必须抓住张磊,不能让这个恶魔再害任何人。
“林队,你看!”
老周突然喊了一声,林砚猛地睁开眼。远处的土梁下,果然出现了一汪月牙形的水潭,水潭边停着一辆蓝色货车——正是张磊的车!
吉普车悄悄停在一道沙丘后面,林砚示意大家下车,徒步靠近。沙丘后的风小了些,能听到水潭边传来“咕咚咕咚”的喝水声。林砚探头望去,只见张磊背对着他们,蹲在水潭边,手里拿着一个军用水壶,腰间别着一把明晃晃的扳手——那是他之前作案时用的凶器。
“老赵,你从左边绕过去,堵住他的后路。”林砚压低声音,从腰间摸出手枪,打开保险,“小王,你跟我从右边包抄,注意别踩响沙子。”
三人分成两路,慢慢向水潭靠近。张磊似乎没察觉到危险,喝完水后,站起来伸了个懒腰,转身就要往货车那边走。就在这时,小王不小心踢到了一块石头,“哗啦”一声,沙粒滚落到水潭里。
张磊猛地回头,看到林砚时,眼睛瞬间瞪得通红。“是你们!”他一把抓过腰间的扳手,“我就知道你们会追来!那些女人都是自找的,谁让她们穿红衣服,活该!”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淬火警魂1985刑侦笔记请大家收藏:(m.20xs.org)淬火警魂1985刑侦笔记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