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新发现?”苏晓听见脚步声,回头时眼里带着笑意,手里举着一个玻璃试管,里面装着淡蓝色的纤维,“这是从徐州受害者红衣上提取的,刚才做了成分分析,是货车座椅套常用的尼龙材质,而且上面沾着微量的‘柴油添加剂’——只有跑西北线的货车,为了防冻才会用这种添加剂。”
林砚接过试管,对着光看了看:“张四海的货车登记信息里,刚好备注了‘加装防冻装置’。我们准备明天一早就去西北追凶,你这里还有需要补充的吗?”
苏晓没立刻回答,转身从抽屉里拿出一个帆布包,往里塞了几样东西:“哈密那边干燥,容易流鼻血,我给你装了凡士林;还有这个——”她拿出一张手绘的地图,上面用红笔标注了甘肃、新疆的几个货运招待所,“这些是我托新疆的同学问的,跑长途的司机都爱住这儿,你们到了可以先去打听。”
林砚看着地图上密密麻麻的标注,心里一暖。他想说点什么,却被苏晓抢先开口:“注意安全,那边风大,记得把帽子戴紧。还有——”她顿了顿,从口袋里掏出一个小小的平安符,塞进林砚手里,“这是我妈去庙里求的,你带着。”
平安符的布料还带着苏晓手心的温度,林砚攥在手里,只觉得心里的不安消散了大半。他点了点头,声音比刚才柔和了些:“等案子破了,我给你带哈密的葡萄干。”
苏晓笑了,眼底的光比技术室的灯光更亮:“我等你回来。”
回到技术室时,李建国已经把追凶小组的名单拟好了,除了他们俩,还有省厅的两名刑警,以及一名熟悉西北路况的老司机。桌上堆着打包好的行李,军绿色的背包上还别着省厅刚发的“跨省办案”介绍信——在1985年,这张纸就是跨越省界的“通行证”,也是他们追凶路上最硬的保障。
“明天早上六点出发,争取三天到哈密。”李建国将一张长途汽车时刻表递给林砚,“新疆那边的公安已经答应,明天中午前把张四海表哥的地址发过来。”
林砚接过时刻表,指尖在“徐州—兰州”的路线上划过。窗外的天色已经暗了,技术室的灯光透过窗户,在地上投出长长的影子。他想起三个月前刚接手这起案子时,三省刑警聚在省厅开会,有人说“这案子跨省了,不好破”,有人说“没监控没DNA,只能靠碰运气”,可现在,他们终于靠着这台简陋的指纹仪,找到了通往真相的方向。
“李队,你说张四海会不会已经跑出边境了?”省厅的年轻刑警小王突然开口,语气里带着一丝担忧。新疆与哈萨克斯坦接壤,边境线长,要是张四海真要逃,确实有可乘之机。
李建国拍了拍小王的肩膀,目光却看向林砚:“有小林在,他跑不了。”
林砚抬头,迎上李建国信任的目光,缓缓点头。他将张四海的指纹卡放进贴身的口袋里,又摸了摸那个平安符——不管西北的路有多远,有多冷,他都必须把张四海带回来,给那三名穿着红衣的受害者,给她们的家人,一个迟到的交代。
夜色渐深,省厅的灯光依旧亮着。桌上的指纹比对仪已经关掉了,屏幕上还残留着指纹重叠的痕迹,像是在无声地宣告:这场跨越四省的追凶之战,终于要迎来最关键的一程。林砚将地图折好放进背包,心里已经开始盘算着明天的路线——第一站,兰州货运站,那里或许藏着张四海留下的下一个线索。
喜欢淬火警魂1985刑侦笔记请大家收藏:(m.20xs.org)淬火警魂1985刑侦笔记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