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州市公安局刑侦大队办公室里,烟雾缭绕。
林砚指尖夹着一支烟,烟灰已经积了长长一截,他却浑然不觉,目光死死盯着桌上摊开的卷宗。卷宗上“红衣女尸案”五个字被红笔圈了又圈,旁边密密麻麻写满了注解——从豫省第一起案发,到皖省、苏省接连出现的受害者,死者均为年轻女性,身着红色衣物,被弃于铁路沿线,作案手法高度一致,显然是同一人所为。
“省厅的协查通报又来了,”副队长赵伟推门进来,将一份文件拍在桌上,语气带着难掩的焦躁,“苏省那边又发现一具尸体,距离上一起案发还不到七天,凶手越来越嚣张了!”
林砚猛地回神,烟灰落在卷宗上,他随手拂去,拿起协查通报快速浏览。死者是苏省徐州市一名纺织厂女工,失踪三天后被发现弃于京沪铁路旁的荒草丛中,身上穿着一件崭新的红毛衣,颈部有明显扼痕,与前几起案件的特征完全吻合。
“凶手的作案间隔在缩短,说明他的反侦察能力在提升,而且对我们的侦查方向可能有所察觉。”林砚沉声道,将烟头摁灭在烟灰缸里,“之前我们推测凶手是长途货车司机,这个方向没错,但跨省排查范围太大,各省市的信息不互通,根本就是大海捞针。”
办公室里的其他警员也纷纷点头,脸上满是挫败。这起连环案已经困扰了他们一个多月,三省警方各自为战,线索零散,别说锁定嫌疑人,就连凶手的具体作案路线都没能摸清。
“林队,你之前提出的‘建立跨省犯罪信息库’,省厅那边有回复了吗?”女法医苏晓端着一杯热茶走进来,将杯子放在林砚面前,眼神里带着关切。
林砚端起茶杯喝了一口,暖意驱散了些许疲惫:“省厅开会讨论过了,原则上同意,但各省市的刑侦系统数据格式不统一,加上缺乏专门的录入人员,推进起来难度很大。”
他顿了顿,语气坚定:“不过没关系,我们不能等。赵伟,你立刻整理出所有受害者的详细信息,包括年龄、职业、失踪地点、穿着打扮,还有现场提取到的所有物证照片,我亲自去省厅一趟。”
“我跟你一起去。”苏晓立刻说道,“现场提取的微量物证我已经重新做了检验,或许能给省厅的专家提供一些新线索。”
林砚看着她眼中的坚定,点了点头:“好,我们现在就出发。”
驱车赶往省厅的路上,林砚望着窗外飞速倒退的田野,思绪万千。穿越到1985年已经五年了,从最初那个懵懂的见习刑警,到如今的刑侦大队队长,他凭借着现代刑侦知识,破获了无数悬案,但这起跨省连环杀人案,却是他遇到的最大挑战。
没有监控,没有DNA比对技术,甚至连指纹库都不健全,想要在茫茫人海中抓住凶手,难度可想而知。但他不能放弃,每一位受害者的背后,都是一个破碎的家庭,他必须为她们讨回公道。
到达省厅后,林砚直接找到了刑侦总队的张厅长。张厅长是个五十多岁的老刑警,脸上刻满了岁月的沧桑,对林砚这个年轻有为的后辈十分赏识。
“张厅长,这是我们整理的‘红衣女尸案’的全部资料,还有苏法医重新检验的物证报告。”林砚将厚厚的卷宗递了过去。
张厅长接过卷宗,仔细翻阅着,眉头越皱越紧:“这起案子确实棘手,跨省协作向来是难题,各省市的警力、资源都有限,很难做到信息共享。”
“张厅长,我知道难度很大,但我们不能坐以待毙。”林砚语气诚恳,“我建议,由省厅牵头,成立一个跨省专案组,统一协调三省警方的侦查工作。同时,尽快建立一个临时的犯罪信息库,将所有线索整合起来,这样才能提高侦查效率。”
苏晓也补充道:“我们在死者的衣物上提取到了一些特殊的纤维,经过检验,这种纤维来自一种进口的卡车座套,目前在国内只有少数几家运输公司在使用。如果能将这个线索共享给三省警方,排查范围就能大大缩小。”
张厅长沉吟片刻,点了点头:“你们说得有道理。这样吧,我立刻向公安部汇报,申请成立跨省专案组。林砚,你年轻有为,又有丰富的破案经验,这个专案组的副组长就由你担任,负责具体的侦查工作。”
“是!保证完成任务!”林砚站起身,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
接下来的几天,林砚和苏晓留在省厅,协助组建专案组,整理线索。三省警方的侦查人员陆续赶到,大家坐在一起,交流各自掌握的情况,原本零散的线索逐渐串联起来。
通过分析受害者的失踪地点和时间,林砚发现,所有受害者都曾在长途汽车站或火车站附近出现过,而且失踪时间都集中在晚上八点到十点之间。结合之前推测的“长途货车司机”身份,林砚判断,凶手很可能是在长途运输的过程中,在车站附近寻找目标,作案后将尸体抛于铁路沿线。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淬火警魂1985刑侦笔记请大家收藏:(m.20xs.org)淬火警魂1985刑侦笔记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