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春,南州市公安局的后院里,几间临时搭建的砖瓦房正进行最后的装修收尾。林砚站在工地旁,看着工人师傅给窗户装上崭新的铝合金框架,嘴角忍不住上扬。这几间房,将是南州市公安局有史以来第一个刑侦技术实验室。
“林队,省厅的设备清单到了!”赵伟快步跑过来,手里挥舞着一张泛黄的信纸,脸上满是兴奋。如今的赵伟早已不是当年那个嫉妒心强的见习生,经过几年的历练,他成了林砚最得力的助手,对林砚的敬佩之情溢于言表。
林砚接过清单,上面列着指纹比对仪、显微镜、微量物证提取箱等设备,虽然在他穿越前的时代算不上先进,但在1990年的南州,已是凤毛麟角。“太好了,通知兄弟们,下午全员大扫除,争取下周让实验室正式投入使用!”林砚语气中难掩激动。
就在这时,值班室的电话突然急促地响起,打破了院子里的热闹。赵伟抢先跑去接电话,脸色很快变得凝重。“林队,不好了!城西纺织厂家属院发生命案,死者是该厂的会计张桂兰!”
林砚心头一沉,立刻召集刑侦队队员:“李叔,苏晓,带上勘查工具,跟我走!”
老刑警李建国早已褪去了当年的守旧,如今对林砚的每一个指令都深信不疑,他麻利地背起勘查包:“放心吧林队,工具都备齐了!”
苏晓穿着白大褂,手里提着法医箱,眼神坚定。几年的合作,她与林砚早已默契十足,不仅是工作上的伙伴,更是彼此心中最重要的人。
警车在坑洼的土路上颠簸前行,林砚望着窗外倒退的街景,思绪万千。1990年的南州,改革开放的春风正劲,纺织厂作为当地的支柱产业,家属院里住满了职工,如今发生命案,必然会引起不小的恐慌。
“林队,死者张桂兰,女,42岁,纺织厂会计,据说为人比较刻薄,和厂里不少人都有矛盾。”赵伟一边开车,一边汇报着初步了解到的信息。
林砚点点头:“现场保护得怎么样?”
“辖区派出所的人已经到了,正在维持秩序,没让任何人进去。”
半小时后,警车抵达纺织厂家属院。家属院是一排排整齐的红砖房,死者张桂兰家住在最里面一排的拐角处,门口已经围满了看热闹的邻居,议论声此起彼伏。
“让一让,让一让!”李建国拨开人群,带领众人走进屋内。
屋内的景象惨不忍睹。张桂兰倒在客厅的血泊中,胸口插着一把剪刀,早已没了呼吸。客厅里一片狼藉,抽屉被拉开,衣柜门敞开着,看起来像是一起入室抢劫杀人案。
苏晓立刻蹲下身,开始对尸体进行初步检查。林砚则戴上手套,仔细勘查现场。他没有像传统刑警那样先查看明显的痕迹,而是从门口开始,一步步小心翼翼地向前推进,目光如炬地扫视着地面、墙壁和家具。
“赵伟,记录一下,门口地面有一枚模糊的皮鞋印,尺寸42码。”林砚指着门口的地面,那里有一个浅浅的印记,“还有,门框上有轻微的划痕,可能是凶手撬门时留下的。”
赵伟拿出笔记本,认真地记录着每一个细节。李建国则在屋内四处查看,时不时地皱眉思索。
“林队,死者死亡时间大概在昨晚十点到十二点之间,致命伤是胸口的剪刀伤,一刀毙命,剪刀上没有明显的指纹。”苏晓站起身,语气严肃地说道。
林砚点点头,走到被翻动的抽屉前。抽屉里的东西散落一地,大多是衣物和杂物。他仔细检查着抽屉内部,突然,他的目光停留在了抽屉底部的一个角落。
“苏晓,过来一下。”林砚轻声喊道。
苏晓立刻走了过去,顺着林砚的目光看去,只见抽屉底部有一个小小的褐色斑点。“这是什么?”
“可能是血迹,也可能是其他污渍,提取回去化验一下。”林砚拿出棉签,小心翼翼地提取了样本,“另外,你看这里。”他指着抽屉边缘,那里有一个淡淡的印记,“这像是指纹,但不太完整。”
苏晓凑近一看,果然有一个模糊的指纹印记。“太好了,虽然不完整,但或许能提取到有用的信息!”
李建国走了过来,看着两人忙碌的身影,感慨道:“还是你们年轻人眼神好,这种细微的痕迹,我老眼昏花的根本看不见。”
“李叔,您经验丰富,我们还得向您学习呢。”林砚笑着说道,“您觉得这起案件像是抢劫杀人吗?”
李建国沉吟片刻:“从现场来看,确实像是抢劫杀人,但是有一点很奇怪。死者是会计,家里应该有不少现金,可凶手翻得这么乱,却没留下多少明显的脚印,而且剪刀上没有指纹,说明凶手很可能是有备而来,甚至可能和死者认识。”
林砚赞同地点点头:“我也这么认为。凶手大概率是熟人,知道死者是会计,家里可能有现金,所以才会上门作案。而且凶手有一定的反侦察意识,作案后清理了剪刀上的指纹,但百密一疏,还是在抽屉边缘留下了痕迹。”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淬火警魂1985刑侦笔记请大家收藏:(m.20xs.org)淬火警魂1985刑侦笔记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