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州市公安局刑侦大队办公室,墙上的挂钟刚敲过上午九点,老式吊扇嗡嗡转着,吹不散满室的凝重。
林砚站在地图前,指尖划过豫、皖、苏三省交界的红色标记,眉头紧锁。“红衣女尸案”已造成五起命案,横跨四省,受害者均为二十至三十岁的年轻女性,遇害时身着红衣,被抛尸在铁路或公路沿线的荒僻处。省厅成立的专案组已连续奋战半个月,却因线索零散、跨省协作不畅,进展陷入僵局。
“林队,省厅来电,让咱们再梳理一遍所有受害者的社会关系,看看有没有遗漏的交叉点。”警员小赵推门进来,手里拿着一摞厚厚的卷宗,额头上满是汗珠。
林砚转过身,接过卷宗,指尖抚过受害者的照片。照片上的年轻女子们面带微笑,谁也想不到会遭遇如此毒手。“已经梳理三遍了,受害者职业不同、籍贯不同,除了都穿红衣、被抛尸在交通沿线,没有任何明显关联。”他沉声道,“凶手反侦察能力极强,现场几乎没留下有效痕迹,传统的排查方法行不通。”
苏晓端着两杯凉茶走进来,将其中一杯递给林砚,轻声道:“尸检报告显示,第五名受害者体内检测出微量安眠药成分,其他受害者体内没有。这会不会是凶手作案手法的变化?”
林砚接过凉茶,喝了一口,目光重新落回地图上:“有可能。但更关键的是,凶手如何选择目标?又如何跨省作案而不被发现?”他手指重重落在地图上的交通干线,“我之前提出的‘犯罪信息库’,省厅那边批下来了吗?”
“批了!”小赵兴奋地说,“昨天下午省厅已经发文,要求三省交界的市县公安局,将近一年来的红衣女子失踪案、类似抛尸案的信息全部汇总,统一录入信息库。不过,现在各地还在上报,数据还不完整。”
“不够快。”林砚摇头,“凶手不会等我们,必须主动出击。”他走到办公桌前,打开自己整理的案件笔记,里面详细记录了每起案件的抛尸地点、受害者特征、衣物细节。“你看,抛尸地点都离国道或铁路不远,且都在货车必经的补给点附近。结合凶手跨省作案的范围,我推测,凶手极有可能是一名长途货车司机。”
“长途货车司机?”苏晓眼神一亮,“这就能解释他为何能跨省作案,且抛尸地点都在交通沿线。但全国的长途货车司机数量庞大,怎么排查?”
“缩小范围。”林砚拿起笔,在笔记本上画了一个圈,“首先,凶手选择的受害者都是红衣女子,这可能与他的心理创伤有关,或许他的前女友或家人曾背叛他,且喜欢穿红衣。其次,第五名受害者体内有安眠药,说明凶手可能有接触这类药物的渠道,或许是自己购买,也可能是家人从事医疗相关职业。最后,抛尸时间多在深夜或凌晨,符合长途货车司机的行车习惯。”
他顿了顿,继续道:“另外,我让技术科的同事对现场提取到的微量纤维进行了分析,发现其中含有一种特殊的帆布成分,这种帆布主要用于制作货车篷布,且只有北方一家厂家生产。我们可以从这几个方面入手,联合三省交管部门,排查符合条件的长途货车司机。”
“好!我这就联系省厅,协调三省交管部门进行排查。”小赵立刻拿起电话,快步走了出去。
苏晓看着林砚专注的侧脸,眼中满是敬佩:“你这犯罪侧写的方法,真是太管用了。要是在以前,我们根本想不到这些。”
林砚放下笔,微微一笑:“这不是我一个人的功劳,是现代刑侦技术的成果。可惜现在条件有限,要是有指纹比对设备,或许我们能更快锁定凶手。”他之前向省厅提议引进简易指纹比对设备,至今还没有消息。
就在这时,办公室的电话突然响了起来,林砚接起电话,脸色渐渐变得严肃。“什么?第六起案件?好,我们马上过去!”
挂了电话,他抓起外套:“苏晓,跟我走,皖省临泉县发现第六具红衣女尸,抛尸在国道旁的玉米地,省厅让我们立刻赶过去。”
两人驱车赶往临泉县,一路上,林砚眉头紧锁,心中有种不好的预感。凶手作案频率越来越高,说明他的反侦察能力在提升,也可能是越来越嚣张。
四个小时后,他们抵达临泉县公安局。当地刑侦队长王勇早已在门口等候,见到林砚,立刻迎了上来:“林队,你可来了!现场我们已经保护起来了,情况和之前几起案件差不多。”
林砚点点头,跟着王勇来到案发现场。玉米地已经被警戒线围住,几名警员正在勘查。受害者躺在玉米地深处,身着红色连衣裙,双眼圆睁,脸上带着惊恐的表情。
苏晓立刻开始尸检,林砚则蹲下身,仔细观察现场。突然,他的目光停留在受害者的指甲缝里,似乎有什么东西。他小心翼翼地用镊子提取出来,放在证物袋里:“苏晓,你看看这个。”
苏晓接过证物袋,仔细一看,眼中闪过一丝惊喜:“是皮肤组织!凶手可能在作案时被受害者抓伤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淬火警魂1985刑侦笔记请大家收藏:(m.20xs.org)淬火警魂1985刑侦笔记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