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州市公安局的后院老槐树下,林砚手里攥着一份泛黄的档案袋,指尖因用力而微微泛白。档案袋上“1980年南州纺织厂仓库纵火案”的字迹已经模糊,边缘磨损得厉害,像是被人反复翻阅过无数次。
这是他父亲林卫国生前未破的最后一桩案子。
“林队,省厅刚送过来的技术支援设备到了,苏法医在实验室等着呢。”赵伟的声音从走廊那头传来,打断了林砚的沉思。如今的赵伟早已没了当年的嫉妒,看向林砚的眼神里满是敬佩,这些年跟着林砚破案,他从一个毛躁的见习生,也成长为了刑侦大队的骨干。
林砚深吸一口气,将档案袋揣进怀里,转身朝着新建的刑侦技术实验室走去。1990年的南州,这座刚落成的实验室在整个省都是独一份的,白色的瓷砖墙面,崭新的实验台,虽然设备远不如他穿越前的警校先进,但在这个年代,已是跨时代的进步。
苏晓正穿着白大褂,小心翼翼地调试着一台简易的光谱分析仪。她的脸上带着专注的神情,阳光透过窗户洒在她的发梢,泛着一层柔和的光晕。听到脚步声,她回过头,看到林砚,眼底露出一抹温柔的笑意:“来了?你要的仓库废墟残留物样本,我都整理好了。”
林砚点点头,将档案袋放在实验台上,缓缓打开。里面装着几张黑白照片、一份现场勘查记录和几页证人证言。照片上的纺织厂仓库已是一片焦黑,坍塌的横梁扭曲变形,地面上覆盖着厚厚的灰烬,依稀能看出当年火势的凶猛。
“当年的勘查记录显示,现场发现了三个起火点,初步判断是人为纵火,但没有找到确切的引火物和嫌疑人。”林砚的声音低沉,“我父亲当年是专案组的成员,他怀疑是商业竞争导致的报复性纵火,但线索到了一个叫‘老鬼’的混混那里就断了,后来我父亲牺牲,这案子就成了悬案。”
苏晓拿起一张照片,照片上的年轻警察眼神坚毅,正是年轻时的林卫国。“你父亲的勘查记录很细致,他在现场提取了一些灰烬样本,但当年没有设备,无法检测成分。”她指着实验台上的几个密封袋,“这是我上周带队去仓库旧址重新挖掘的残留物,虽然过去十年了,但或许能找到线索。”
林砚走到实验台旁,戴上手套,拿起一份样本。十年的时光,灰烬早已变得冰冷,但他仿佛能感受到当年父亲勘查现场时的焦急与不甘。他将样本放入光谱分析仪,按下了启动键。仪器发出轻微的嗡鸣声,屏幕上逐渐显示出复杂的曲线图谱。
“成分分析需要一点时间。”苏晓递过来一杯热水,“这些年你一直没放弃,现在终于有机会了。”
林砚接过水杯,暖意顺着指尖蔓延到心底。穿越到这个年代五年,他从一个格格不入的见习生,成长为刑侦大队的队长,破获了无数悬案,推动了南州刑侦技术的进步,身边还有了苏晓这样志同道合的爱人与伙伴。但唯有父亲的这桩悬案,像一根刺,深深扎在他的心里。
“当年纺织厂是南州的支柱企业,仓库里存放着大量的棉纱和布料,一旦烧毁,损失惨重。”林砚翻开证人证言,“当年的厂长叫张宏远,他说案发前曾和竞争对手‘红星布厂’的厂长李长河发生过激烈争执,李长河扬言要让他‘吃不了兜着走’。”
“李长河这个人我有印象,”赵伟插话道,“前几年因为走私被我们抓过,现在刑满释放了,在南州开了一家贸易公司,混得风生水起。”
林砚眼神一沉:“当年我父亲也怀疑过他,但李长河有不在场证明,案发当晚他在外地出差,有酒店住宿记录。”
“会不会是他雇人做的?”苏晓问道。
“很有可能。”林砚点点头,“当年的‘老鬼’是道上有名的混混,据说和李长河关系密切,但‘老鬼’在案发后不久就失踪了,活不见人,死不见尸。”
就在这时,光谱分析仪发出了“嘀”的一声,分析结果出来了。林砚凑上前,盯着屏幕上的数据,眼睛骤然亮了起来:“有了!样本里检测出了‘硝化棉’的成分,还有少量的‘松香’!”
“硝化棉是制造火药的原料,松香可以用来助燃,这两种东西混合在一起,是非常高效的引火物。”苏晓立刻明白了过来,“当年的勘查记录里根本没提到这些,这是关键线索!”
林砚的手指在桌面上轻轻敲击着,大脑飞速运转:“硝化棉在80年代管控很严,普通人很难弄到,但红星布厂当年为了生产特殊布料,曾申请过硝化棉的使用权限。”
“这么说,李长河的嫌疑很大?”赵伟激动地说道,“可是他当年有不在场证明啊。”
“不在场证明可以伪造。”林砚嘴角勾起一抹冷冽的弧度,“当年的交通不发达,酒店住宿记录全靠人工登记,很容易做手脚。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找到当年的证据,推翻他的不在场证明,还要找到‘老鬼’的下落。”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淬火警魂1985刑侦笔记请大家收藏:(m.20xs.org)淬火警魂1985刑侦笔记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