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州市公安局的档案室,常年弥漫着一股旧纸张与樟脑丸混合的味道。林砚推开那扇掉漆的木门时,灰尘在清晨的阳光里跳着舞,落在一排排泛黄的档案盒上,像给这段尘封的历史覆上了一层薄纱。
“林队,你确定要找的东西在这儿?这档案室乱得跟迷宫似的,十年前的案子,档案说不定早弄丢了。”身后传来年轻警员小王的声音,他手里抱着一摞刚整理好的案卷,脸上满是为难。
林砚没有回头,目光扫过架子上密密麻麻的标签,指尖划过冰冷的铁架,声音沉稳:“丢不了。我父亲当年办的案,市局有存档规定,重大悬案必须永久留存。”
自从半年前接任刑侦大队队长,林砚心里就一直惦记着父亲林卫国留下的那桩“仓库纵火案”。1978年,南州市东风食品厂仓库突发大火,烧毁了价值百万的物资,时任刑警中队长的林卫国带队勘查,认定是人为纵火,可嫌疑人在抓捕前夕离奇失踪,案子一拖就是七年,成了悬案,也成了压在林家心头的一块巨石。
“当年的卷宗编号是XZ-1978-023,你去西边第三排架子找找,按年份分类。”林砚一边说,一边抽出几盒标着“1977”的档案盒翻看。
小王应了一声,转身在货架间穿梭。档案室里很安静,只有纸张翻动的“沙沙”声和两人轻微的脚步声。林砚的思绪却飘回了半年前,苏晓为他包扎伤口时说的话:“林砚,你父亲的案子,或许不是简单的纵火那么简单。我整理旧尸检报告时,发现当年火场里除了物资,还有一具无名尸骨,只是当时被当成了烧焦的杂物,没上报。”
这句话像一颗石子,在林砚心里激起了千层浪。他一直怀疑父亲的牺牲和这桩悬案有关,如今看来,这案子背后藏着的秘密,远比他想象的要深。
“林队!找到了!”小王的声音打破了寂静。他抱着一个布满灰尘的档案盒跑过来,盒身上的标签已经模糊,但“XZ-1978-023”几个字依稀可辨。
林砚接过档案盒,指尖有些发颤。他找了张旧木桌,小心翼翼地打开盒子,里面的案卷已经泛黄发脆,每页纸都带着岁月的痕迹。他一页页翻看,父亲熟悉的字迹映入眼帘,娟秀而有力,记录着当年的勘查细节:“仓库大门锁芯完好,无撬动痕迹;仓库内发现三个起火点,均有煤油残留;现场提取到半个鞋底印,尺寸42码……”
“奇怪,这里写着提取到鞋底印,怎么后面没附鉴定报告?”林砚皱起眉头,快速翻阅着案卷,越看心里越沉。按照当年的办案流程,现场提取到的物证必须附上鉴定报告,可这份案卷里,关于鞋底印的记录戛然而止。
“会不会是遗漏了?”小王凑过来,好奇地打量着案卷。
林砚摇摇头,眼神锐利:“不可能。我父亲办案极其严谨,绝不会遗漏这么重要的证据。这里面一定有问题。”他继续往后翻,终于在案卷末尾找到了一张夹着的纸条,上面是父亲潦草的字迹:“鞋底印比对,指向熟人,需进一步核查厂内人员。”
熟人作案?林砚心里一动。东风食品厂当年是南州市的龙头企业,厂长老张和父亲是老熟人,案子发生后,老张还主动提供了不少线索。难道……
“小王,去查一下东风食品厂的历史资料,特别是1978年前后的厂长和管理层名单,还有当年仓库的值班人员,我要全部信息。”林砚合上档案盒,语气坚定。
“好嘞!”小王应声而去。
林砚拿着那张纸条,指尖用力攥紧,指节泛白。父亲当年的牺牲,官方结论是追捕逃犯时意外中弹,但他总觉得不对劲。如果仓库纵火案的嫌疑人是熟人,那父亲的死,会不会是被人灭口?
正思忖间,办公室的门被推开,苏晓走了进来,手里拿着一份报告:“林砚,你让我复查的那具无名尸骨,有新发现。”
林砚立刻站起身:“怎么样?”
“尸骨的颅骨有凹陷性骨折,并非火灾导致,而是生前遭受钝器击打所致。”苏晓将报告递给他,眼神凝重,“而且,尸骨的肋骨处有一处陈旧性骨折,愈合时间大概在案发前一年左右。我比对了当年东风食品厂的职工体检记录,发现有一个叫刘大海的仓库管理员,曾经因工伤导致肋骨骨折,和尸骨的骨折位置完全吻合。”
“刘大海?”林砚眼睛一亮,“他当年的情况怎么样?”
“根据档案记录,刘大海在仓库纵火案后就失踪了,厂里报了失踪人口,但一直没找到。”苏晓接着说,“我怀疑,这具无名尸骨就是刘大海,他很可能是发现了纵火的真相,被凶手灭口,然后焚尸灭迹。”
林砚点点头,心里的线索逐渐清晰:“刘大海是仓库管理员,熟悉仓库地形,有机会在内部纵火。他发现了凶手的身份,被灭口,而我父亲查到了鞋底印指向熟人,随后就遭遇了‘意外’……这一切太巧合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淬火警魂1985刑侦笔记请大家收藏:(m.20xs.org)淬火警魂1985刑侦笔记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